在過去的文章里,我們看到了太多關于
區塊鏈的內容,卻如水中月鏡中花,讀完依舊迷茫。于是我們本能的反省,是不是區塊鏈真的只有技術人員能懂?其實不然… 除去市面上故弄玄虛的小眾人群,其實區塊鏈涵蓋的加密技術、分布式存儲等,早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有太深入淺出的文章我們沒有讀過,以至于覺得這個領域過于神秘。
今天這篇文章來自Josh Stark雖然有7000字,看似很長,但通篇沒有廢話沒有故作高深,是為數不多能將
區塊鏈技術原理講的通俗易懂的文章,如果你能耐心讀完,一定會對
以太坊、對layer2有個全新的認識,可能也會重燃起你對以太坊的信仰。
未來我們也將帶來更多此類文章。我們想做的,是讓更多人看到、看懂區塊鏈,更多人轉發此類深入淺出的好文章。只有更多人進入這個領域,所謂的區塊鏈「共識」,才會有未來。
2018年是以太坊建設基礎設施的一年。在這一年內,大家對網絡局限性進行了測試,重新把精力集中到擴容技術上。
以太坊仍然是非常稚嫩的,如今還不夠安全,無法擴展。這是每個熟悉以太坊的人的共識。但是在過去一年里,由投機驅動的炒作,過分夸大了區塊鏈的能力。
以太坊與web3——一個安全、易于使用的分布式網絡,受一套共識機制約束,并為數十億人使用——仍處于即將到來的狀態,在關鍵基礎設施完善之前,都很難實現。
構建這一基礎設施、擴展以太坊容量的項目,都被稱作擴容方案。有許多不同形式的方案,但往往都是相互兼容或互補的。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深入探討一種擴容方案:“鏈下”或者“layer2”。
首先,我將討論以太坊(以及所有區塊鏈)擴容需要面臨的挑戰。
其次,我將談到解決擴容問題的不同方案,并闡述“layer1”和“layer2”的不同之處。
第三,我將介紹layer2,并分析它是如何工作的,特別是狀態通道(state channels)、Plasma、和Truebit。
本文的重點是讓讀者對layer2的工作原理有個全面而詳細的理解。但我不會深入到代碼研究和特定的使用場景。相反,我們專注于讓讀者理解構建這種系統的經濟機制,以及所有layer2技術的原理。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