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TO對資產證券化的拓展之處?
資產證券化作為STO發展的一個主要拓展點,未來如何能夠成為落地應用是關鍵節點。
STO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將各類傳統資產
token化,并且使得它們具有流動性。例如:
私募股權融資:將標的公司股權Token化后,更多投資者能夠較容易的參與,購買較小的交易單位,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融資。
從具體應用領域來看,ST對資產證券化行業帶來了許多的變化。但其應用領域必須符合以下幾個特性,一是具有內在價值,二是自動合規和快速清算,三是所有權可以不斷分割,四是風險投資可以民主化,五是資產具有互通性,六是其流通可以增加流動性和市場深度。
以上六個方面的資產最適宜進行STO操作。
比如公司股份、利潤、地產,它們有真實的資產或者收益作為價值支撐,同時,這些資產如果一旦資產證券化之后,需要獲得監管機構的批準和許可,將KYC/AML機制自動化,并實現瞬時清結算。
而且,類似于文化產權交易所與股票交易所的特性,STO化之后的資產將可以加速資產所有權的分割,降低高風險投資品的進入門檻,比如房地產和高端藝術品。他們一旦被STO之后,都可以拓寬其籌集資金的模式,并且使份額化的產品進入到互聯網端進行銷售,它們使許多不同類型的軟件能夠交換和利用信息(TCP / IP,SMTP,FTP,SSH,HTTP)。而制定資產的標準化協議將促使不同質資產、不同法幣間的互通更為便捷。
但是,技術絕不是萬能的,全球貿易和資本的自由流通絕不僅取決于技術因素,更取決于國際政治、
金融政策和制度安排。另一方面,證券化對于金融來說并不是一個全新的命題,對于金融創新來說,把控風險比提升效率更重要。
(二)STO可能導致的風險有哪些?
1、資產流動性過高可能帶來巨大的價格波動
ico與STO都加速了初創公司上市融資的的腳步,STO可能讓一個初創企業直接成為公眾上市公司,擁有許多ST持有者。由于初創公司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和起伏很多,這些不確定信號都可能讓通證的價格造成劇烈波動。
大部分初創公司在五年之內都會倒閉,許多已上市公司由于股價波動過于劇烈,許多創始人甚至希望能夠重新將公司私有化。
2、金融創新導致投資者的虧損
實際上,無論是ICO還是STO都會面臨著難以甄別合格投資者的問題,在金融市場當中,其核心功能除了融資之外,就是提供投資者更多的投資渠道。
區塊鏈領域的各種投資,使投資者虧損慘重。
很有可能STO會是另外一種加速投資者破產的新型金融創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