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
區塊鏈金融創新領域,妖孽頻出,新型融資、投資手段頻頻上場。風靡一時的穩定幣還沒有火爆太長時間,STO便橫空出世,占據了各大頭條的眼球。
區塊鏈世界的創新迭出,每一次都讓身在其中的參與者感覺應接不暇。剛剛開始了解穩定幣究竟能帶給世界什么樣的變化,STO便替代
ico成為了具有公信力的新型融資方式。
那么STO究竟是什么?STO、ICO和IPO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未來STO發展的前景在哪里?是否又會成為機構割韭菜的利器?
STO的界定及其與資產證券化、通證的區別
(一)STO是什么?
2017年,基于
比特幣、區塊鏈等概念的新型融資方式 ICO,因超高收益而迅速躥紅。甚至有資深玩家給其編制了 ” 一幣一別墅 ” 的美夢。” 中國大媽 ” 們紛紛入場,但更多的網友卻吐槽稱,ICO 太亂了,項目魚龍混雜,騙子橫行,隨意定價,圈錢就跑。鑒于ICO對市場造成的混亂和監管的缺失,多個國家政府已經命令禁止開展ICO形式的融資活動。
然而新的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新技術總是具有強大的生命力。ICO被令行禁止不久
數字貨幣世界里就誕生了一新名詞:安全代幣發行(Security
token Offering STO)。在全球范圍內,STO正在逐漸成為私人資產證券化以及風險資本融資的有效替代方式。
STO即證券化代幣發行,指在確定的監管框架下,按照法律法規,行政規章的要求,進行合法合規的通證公開發行。STO是現實中的某種金融資產或權益,比如公司股權、債權、知識產權,信托份額,以及黃金珠寶等實物資產,轉變為鏈上加密數字權益憑證,是現實世界各種資產、權益,服務的數字化。
而STO之所以能取代ICO,很大的區別在于STO所代表的資產已經存在于“現實世界”中。STO通常具有傳統證券性質例如利潤分配、股利分配、投票權、資產抵押擔保債券等,通過非公開募集和公開募集方式對外募資。
而ICO作為生態系統內的支付或流轉媒介用于在區塊鏈平臺或生態系統中購買商品或服務,僅具有虛擬貨幣性質和商業用途。換句話說,STO就像傳統金融和區塊鏈世界之間的橋梁。
STO介于IPO與ICO之間。一方面,STO因承認其具有證券性的特征,接受各國證券監管機構的監管。雖然STO依然基于底層
區塊鏈技術,但能通過技術層面上的更新,實現與監管口徑的對接;另一方面,相對于復雜耗時的IPO進程,如同ICO,STO的底層區塊鏈技術同樣可以實現STO更高效更便捷的發行。
(二)通證經濟學的本質是什么?
毫無疑問ICO、STO都是通證經濟學的一種,通證經濟學和區塊鏈的創新結局就是不斷演化的區塊鏈產品類別,還有不斷出現的區塊鏈發展困境,每一次都會用通證經濟學的相關概念解決。因此,應運而生了穩定幣、STO等多種類別的區塊鏈創新。
事實上通證經濟學是區塊鏈的理論基礎, Token economy通證經濟是先于區塊鏈發展而出現的一個概念。
那么到底什么是通證呢?它的最主要定義是什么?
Token(通證),是區塊鏈世界的權利憑證,coin(代幣)是其表現形式之一。在區塊鏈世界,最廣為人知和被熱烈追捧的莫過于比特幣和以太幣。它們也因其廣泛的接受度和高度的流通性等特征,被歸類于實用型通證。當然,
萊特幣、狗幣等其他代幣亦層出不窮,但尚未達到界內所認可的實用型標準。按照美國證監會傾向于認為,在實用型通證和證券型通證的分類下,除了比特幣和以太幣之外的所有token都具有證券特征。
通證經濟非共享經濟,共享經濟的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把每個人的剩余價值、剩余物資進行交換交易,最終達到物盡其用的效果。而通證經濟本質是建立一個有token激勵制度的
社群生態,激勵每個人去創造價值,共建生態,從而獲得超額價值回饋及回報,而非交換剩余價值,而是創造新價值(即挖礦)
通證經濟主要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
每一個發幣的
區塊鏈項目,都是試圖以其所發行的幣(通證)作為一種經濟激勵的工具,促進生態圈內各個角色的協作。你的貢獻越大,你得到的幣越多。大家協作得越好,幣價越高。因此,每一個發幣的區塊鏈項目都在試圖設計一個通證經濟系統(token economic system)。
通證經濟系統的設計,就是要用經濟激勵的手段,讓你整個生態圈的每一個人、每一個角色盡可能行善事,不作惡。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