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鑒于模式四,中國人民銀行
數字貨幣研究所與
深圳人行主導推動建立灣區貿易
金融區塊鏈平臺,致力于打造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全國,輻射全球的開放金融貿易生態。在這平臺上,若資料齊全,從客戶提交貸款申請到銀行完成放款,操作時長只需20分鐘左右,大大縮短了貿易融資時間,提升貿易融資效率,降低了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展望未來,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將繼續完善機制建設,大力促進技術創新和業務創新,從而在服務中小微企業融資,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服務國家實體經濟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大力完善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治理機制。
一個平臺的成功依賴于整個平臺生態的繁榮,因此不僅需要開放性的技術架構,還需要凝聚共識的治理機制以及市場化的運營方式,來充分調動平臺參與方的積極性,吸引更多銀行和企業參與和使用,從而聚集更多數據和資源,最大程度地發揮網絡效應和協同效應。平臺以社區化的方式運營,建立開放的治理機制,成立一個監管機構牽頭的業務委員會和一個平臺運維公司牽頭的技術委員會。平臺參與方可以開發自己的應用,經業務委員會評審通過后,進駐平臺的應用商店,供平臺的所有用戶使用。平臺的參與方也可以提交技術改進提案,經充分討論并經技術委員會評審后,加入到平臺的待開發特性列表中。
不斷推進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技術創新和業務創新。
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在技術架構上,需要做好分層架構,具備足夠的彈性,以支持第三方開發者根據貿易雙方的特定業務需求,開發定制應用并部署到平臺。平臺應支持新應用的熱部署,無需平臺運維的支持或介入,第三方應用開發完成后,經過業務評審,技術測試,安全評估后,依流程自主完成部署工作。
平臺技術架構最終應該開源開放,允許并鼓勵參與方引入不同的技術研發力量,基于不同的技術棧構建節點服務,對外提供服務。平臺架構設計應具有主動演化的能力,技術上要持續跟進新趨勢,組織結構上要包容新業務場景和新參與方,面向未來促進技術創新和業務模式創新。
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還將積極推進平臺標準的制定工作,包括數據、技術、業務標準,積極參與行業和國際標準制定,推廣平臺協議,以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數據協議和技術標準。
找準定位,做好“三通一平”的基礎工作。
為了平臺生態的繁榮,平臺運營主體要做好平臺“三通一平”的工作。一是“通數據”。數據由海關,口岸,檢疫,物流,倉儲,協會,數據公司等接入,運營主體應該專注做好基礎數據的完善,和政府各部門緊密合作,保證數據的權威性和全面性,以支撐上層應用的需求。二是“通用戶”。區塊鏈是一個天然的身份系統,可以提供更好的KYC服務,平臺可以從KYC系統出發,整合多方面的用戶數據源,發揮應用和用戶的網絡效應。三是“通政策”。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業務委員會可以發揮與監管機構的溝通協調窗口作用,在合理可控的前提下進行創新,創新成果可以為政策制定提供參考,進而形成良性互動和正向反饋。在監管機構的參與下,平臺將成為監管科技的一個示范項目,展現創新如何與監管良性互動。四是“技術平臺建設”。在技術平臺建設上,平臺運營主體將秉持開放心態,向業內領先經驗學習,與銀行、第三方科技公司、院校、研究機構等展開廣泛合作以打造一個行業領先的優秀技術平臺。
結語
區塊鏈技術為貿易金融平臺提供了一個更為靈活、開放的系統架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貿易金融平臺能夠很好地解決傳統上依靠人工,業務效率低,融資成本高,重復融資、虛假融資風險大等貿易金融難題。在央行公信力和區塊鏈技術的雙重加持下,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正顯現自己獨特的優勢,為解決我國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供了一種金融科技視角下的有效方案。
作者:
姚前(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
錢友才(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創新部主管)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