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在2018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上,中國電信2025實驗室主任、博士后梁偉帶來主題演講,他分享了
區塊鏈在運營商行業的應用場景及中國電信的有趣實踐。
以下為梁偉的演講內容精編,由巴比特整理。
我來自中國電信,負責中國電信區塊鏈的研發。我分享的內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是區塊鏈最主要的是可信,第二個是區塊鏈這個技術在運營商的應用場景,第三個是我們中國電信做的研發落地的實踐。
可信及產業現狀
信息傳遞和價值傳輸之間存在著深刻的聯系。現在我們的世界里已經有了一個多元的、開放的、自上而下的互聯網,它是傳遞信息的。那么放在歷史的長河里看,同一時期也必然會出現一個價值傳輸的高效系統,那就是區塊鏈。
所以我們談區塊鏈最重要的不是技術,最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思維。如果說互聯網的思維是連,把現實世界的事物連起來,讓它雙向流動,并以協作方式完成的話,區塊鏈思維也包括三部分,一是從連到鏈,在賦能傳統產業過程當中先進行數字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數字化轉型;二是與AI、大數據技術結合,獲得更廣闊發展;三是從鏈到網,構建一個價值傳輸的網絡體系,實現跨鏈的融合。
區塊鏈是建立傳播機制、驗證機制和存儲機制的可信分布式系統。世界經濟
論壇調研表明七年后全球GDP10%將呈現在區塊鏈上。所以全球政府都比較關注。從知識產權的角度來說,中國以2002件專利位居世界首位。從2016年-2020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15%,2020年市場規模將是5.12億美元。
如果從產業層面來看的話,區塊鏈的產業圖譜可以分為三層:最下面是基礎設施和底層技術,中間可以是通用技術擴展層,最上面是賦能于傳統行業的垂直應用。當然這是一個大體的劃分。
區塊鏈現在還在社會試驗的階段,離落地還有很大距離。我總結有五大挑戰:一是計算和響應性能,這就是“不可能三角”問題;二是智能合約和上層應用安全問題;三是缺乏開發集承運維的體系;四是最后一公里上鏈問題,跟
物聯網相干的;五是對于反洗錢或者客戶識別的挑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