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
北京互聯網法院掛牌成立,這是繼2017年
杭州互聯網法院成立后,我國成立的第二家互聯網法院。
兩家互聯網法院的先后運行,給電子證據和數字存證帶來了發展機會。北京互聯網法院成立后的第一案——"抖音短視頻"訴"伙拍小視頻"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中,第三方取證平臺通過電子簽名、國家授時中心可信時間、區塊連等技術保障進行電子取證、存證。
值得關注的是,
區塊鏈技術也在此次案件中得以應用。而此前,
區塊鏈技術應用于電子存證領域也正式獲得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認可。
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首次認可了通過區塊鏈形式存取的電子證據,在符合真實性的條件下,可以作為有效證據采納。
互聯網法院給電子數據存證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而區塊鏈技術應用其中,又可能催生怎樣的機會?這是否意味著,區塊鏈技術在司法領域的應用也獲得了法律認可?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