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食品溯源
目前食品的追溯技術主要依據包裝、合格證和EAN.UCC條碼(或二維碼、三維碼)中的信息來實現,其中包含了生產國、生產廠家(地址、聯系方式)、品名、生產批次、生產日期、保質期、檢驗等信息。
更完善,成本也更高的方式,是產品電子代碼技術(EPC),它利用射頻識別技術(RFID)……(此處省略200字)……理解這個技術,可以把一件帶有電子標簽(OBU)的食品看成一輛使用ETC的汽車,電子標簽里存儲著獨立的廠家和產品信息(車輛身份信息),經銷商信息(車主身份信息),每個加工、運輸和銷售節點的位置和時間信息(經過的所有ETC通道)及節點特別寫入的其他信息如:產品血統、生長周期、疫苗、保存溫度等等。
區塊鏈溯源場景應用中,可以將商品從原料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信息流記錄上鏈,并加蓋時間戳,精確到一物一碼。同時對數據進行加密存儲,利用分布式賬本,提高數據造假成本,保障數據真實。消費者可以查看到記錄在鏈上的商品完整信息,解決信任問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