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討論,這些無情的
加密貨幣/加密資產市場的各主要驅動力,并解釋這些市場為什么不太可能很快消亡。
我要特別關注一些因素,就是這些因素導致各大
評級網站,不加鑒別地在數據里收入那些垃圾交易值。
作者:Nic Carter
Coinmetrics.io聯合創立者,Castle Island Ventures合伙人
編譯:編譯:Morpho Hawkes、Diana
(注:Nic是coinmetrics.io創始人,這是一家免費鏈上數據資源網站。他還是Castle Island Ventures合伙人,這是一只專門在種子輪投資公司的基金,在公有
區塊鏈基礎上,為公有區塊鏈建設各種服務。)
這一市場中,主要的利益相關者包括:交易所(這是自然),山寨幣(AltCoin)/加密貨幣/分叉發行者,還有各大貨幣評級網站。這些利益相關者以共生的方式,合力想要從散戶那里獲得價值。
不知情的投資者會向系統注入資本,從而被這群人榨干。這一切都不是什么全新的現象,但我認為值得把這些關系曝光,這樣投資者才能清楚,他們玩的這個游戲本質究竟是什么。
下圖總結了四大團體的主要關系。其中箭頭意味著價值流向。“價值”意味著資金流,或者簡單的有用性。例如,投資者會從評級網站,以資訊的形式獲取價值。
碳鏈價值注:上圖的信息量非常巨大,且基本能概括全文。由于圖片上的文字已經很密集,故漢化文字如下:
評級網站和交易所之間:
交易所向評級網站支付聯署營銷費用(affiliate fees)以得到推薦(referral)
評級網站篩選用戶,把用戶送到交易所;公開交易額(trading volume)
交易所和散戶之間:
交易所通過收取交易費而獲利
散戶在交易所賭場中賭博
交易所和山寨幣開發者、分叉發行者、首次代幣發售的創建者之間:
開發者、發行者等通過上新的交易所獲取新的流動性而獲利
交易所收取上幣費
散戶和評級網站之間:
評級網站獲得點擊量和廣告營收
散戶使用評級網站挑選交易所
散戶和山寨幣研發者、分叉發行者、首次代幣發售的創建者之間:
散戶為山寨幣創建者提供流動性
開發者、發行者等為散戶提供最新消息和公告,方便散戶交易
評級網站和山寨幣研發者、分叉發行者、首次代幣發售的創建者之間:
開發者、發行者等為評級網站提供信息
評級網站列出新項目并將新用戶與流動性連接起來
僅看此圖可能稍微有點難理解,下文將逐一解釋各個團體:
交易所
行業中的交易所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法幣交易所,一類是幣幣交易所(先不討論點對點交易所或者去中心化交易所DEX)。
其中,法幣交易所多數受到監管,遵守“充分了解客戶政策”與“反洗錢政策”(KYC/AML),甚至可能直接監視交易,而且一般表現類似全儲備銀行。這一類的典型是挖礦交易所(Coinbase)、雙子星交易所(Gemini)。這類交易所,運行一般合規,中心點是配合監管者,并非本文重點。
其他交易所就屬于幣幣交易所,我稱之為山寨幣賭場,這是我要重點論述的。這些交易所一般毫無監管措施,或只有極少的監管措施;地點一般位于一些小國,如英屬維京群島(BVI)、塞舌爾群島(Seychelles)、馬耳他(Malta);而且很多交易所都在各地管轄范圍來回移動,躲開監管者的密切監視。這一類的典型是
幣安交易所(
Binance)。
對合規、KYC/AML、虛假交易、對外發布報告等,一般采取滿不在乎的態度。這些交易所,甚至可能根本不用法定貨幣交易;交易者一般必須支付特幣或者以太幣,才能買到交易所中的其他加密資產。
很多情況下都難以真正使用這些交易所。行業有一個重大黑幕:任何人,只要他們在意“實用類通證”(utility
token)以及它能提供的資源,就絕不會把使用這些交易所當成一種習慣。
交易所并不會把這些人當成最終用戶。(碳鏈價值注:實用類通證與證券類通證相對,注重證券類通證的投資者一般在意的是token的投機屬性,這也是SEC要重點監管的品種。)
在法幣交易所拿到
比特幣。在幣幣交易所注冊,將比特幣從法幣交易所發送到錢包,導航訂單進行交易,變戲法似的使用私人秘鑰和錢包;對大多數新手來說,這都是難以克服的障礙。
相反,這些交易所的最終用戶,是那些一天到晚泡在交易中的交易者和賭徒,他們想要訪問全球24小時永無休市的山寨幣賭場。有些大鱷自然會到處在市場上捕獵,不過大多數參與者還是散戶,他們在尋找下一個百倍幣。這里并沒有什么新鮮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