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聯盟鏈所面對的用戶群主要是銀行、保險、證券、商業、協會、集團公司及其上下游企業等。據8月27日,人民日報援引IDC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
區塊鏈市場份額中,
金融業所占份額最大,為60.5%。很多金融機構傾向于采用聯盟鏈進行交易和結算,如銀行間的轉賬、支付,通過聯盟鏈的形式,能很好地營造一個內部生態系統。
8月25日下午,由超級賬本社區發起的“Hyperledger面對面金融專場”會議在
北京召開,來自民生銀行、中信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京東金融的
區塊鏈項目負責人皆出席,并分享了
區塊鏈技術賦能銀行領域的實踐與思考。
據小蔥計算,目前Hyperledger的高級會員中金融行業約占16.7% 的份額;標準會員和聯盟會員中,金融行業占約18%;
此外,據超級賬本中國社區發展經理龍文選介紹,目前中國區會員數超過50個,其中,金融行業只有不超過10%,主要是以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為代表的銀行機構。2018年超級賬本已經在中國各城市做了25場線下meetup,并于8月24日選出了2位中國區社區主席,超級賬本在中國區的影響力逐漸擴大。
「民生銀行」
“Hyperledger面對面金融專場”會上,民生銀行信息科技部軟件開發部副總經理蔡膺紅介紹了民生銀行區塊鏈布局。2016年10月,民生銀行正式加入R3區塊鏈聯盟,2017年7月,上線業內首個基于區塊鏈的國內信用證信息傳輸系統,同年11月加入超級賬本開源項目,并在年底發布了面向商業銀行聯盟的開放性區塊鏈基礎服務平臺,擬基于該平臺在2018年9月推出福費廷資產交易市場系統。
民生銀行總行信息科技部區塊鏈實驗室主管王連誠詳細介紹了民生銀行與中信銀行的合作,基于Fabric 1.0 聯盟鏈實現的“基于區塊鏈的國內信用證系統(BCLC)”、“基于區塊鏈的福費廷交易(BCFT)”等應用實踐。
蔡膺紅認為,最理想的金融體系需要消除體系內的信息不對稱性,降低整體運行成本,保護數據隱私,并使整個操作步驟開放透明,而區塊鏈技術正是能滿足上述全部特性的技術。
在底層區塊鏈技術選型上,王連誠坦言其進行過較詳細的橫向對比。他指出,相比 Corda 、Ripple 等聯盟鏈, 超級賬本Hyperledger Fabric 有非常模塊化的結構,基于 MSP 的聯盟鏈成員管理,多通道機制和靈活的背書策略可以實現精細粒度的訪問控制;并且其技術更開放,社區成熟度更高,已被廣大金融機構所認可。
「招商銀行」
招商銀行對區塊鏈在金融行業的探索實踐主要包括“跨境支付”及“同業數字協議”兩個方向。
據招商銀行信息技術部對公管理設計室主管侯廷偉透露,截至2018年6月,招商銀行上線一年多的跨境直聯支付平臺已完成陸港兩地跨境支付合計超過51000筆,金額超84.5億港元。
此外,2017年12月,招商銀行上線了“金融同業數字協議區塊鏈平臺”,通過區塊鏈分布式賬本實現多方協作簽約過程,上線首日即為招行招贏通客戶完成27筆共計63.69億同業理財協議。
侯廷偉指出,區塊鏈在金融行業的主要應用優勢,就在于解決信任的問題,實現多方協作最終達成組織間的自治,形成區塊鏈金融生態。
「中國銀行」
與民生銀行、中信銀行及招商銀行不同,中國銀行著重在客戶信息共享KYC上的進行了區塊鏈技術落地探索。區塊鏈金融科技企業“阿爾山金融科技”副總經理李平指出,阿爾山金融科技自主研發的“KYC金融聯盟鏈”,是一個基于區塊鏈的,可接入監管機構,且由多家商業銀行共同參與、共享客戶信息的平臺,中國銀行作為早期聯盟成員加入并推動應用落地。
中國銀行“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客戶信息管理(KYC)”的實施方案,旨在構建起銀行內部的客戶信息區塊鏈以及跨行客戶信息區塊鏈,解決目前銀行業在客戶信息上存在的“不準確”(客戶歷史留存信息與真實信息不匹配)、“不一致”(不同銀行或同一銀行的不同業務線中的客戶留存信息不一致)和“不共享”(銀行各自為政,缺少共享)三大痛點。在客戶與銀行、銀行與銀行之間建立客戶信息管理的長效機制和客戶信息數字資產的生態環境。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