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新一輪監管風暴來得如此猛烈?
8月24日,銀保監會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防范以“虛擬貨幣”“
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下稱“《風險提示》”)。
該《風險提示》指出,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著“
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此類活動并非真正基于
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主要有以下特征:
● 網絡化、跨境化明顯。依托互聯網、聊天工具進行交易,利用網上支付工具收支資金,風險波及范圍廣、擴散速度快。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租用境外服務器搭建網站,實質面向境內居民開展活動,并遠程控制實施違法活動。一些個人在聊天工具群組中聲稱獲得了境外優質
區塊鏈項目投資額度,可以代為投資,極可能是詐騙活動。這些不法活動資金多流向境外,監管和追蹤難度很大。
● 欺騙性、誘惑性、隱蔽性較強。利用熱點概念進行炒作,編造名目繁多的“高大上”理論,有的還利用名人大V“站臺”宣傳,以空投“糖果”等為誘惑,宣稱“幣值只漲不跌”“投資周期短、收益高、風險低”,具有較強蠱惑性。實際操作中,不法分子通過幕后操縱所謂虛擬貨幣價格走勢、設置獲利和提現門檻等手段非法牟取暴利。此外,一些不法分子還以
ico(首次代幣發行)、IFO(以分叉
比特幣為核心發行代幣)、IEO(以交易所為核心發行代幣)等花樣翻新的名目發行代幣,或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以IMO(以礦機為核心發行代幣)方式進行虛擬貨幣炒作,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迷惑性。
● 存在多種違法風險。不法分子通過公開宣傳,以“靜態收益”(炒幣升值獲利)和“動態收益”(發展下線獲利)為誘餌,吸引公眾投入資金,并利誘投資人發展人員加入,不斷擴充資金池,具有非法集資、傳銷、詐騙等違法行為特征。
《風險提示》稱,此類活動以“金融創新”為噱頭,實質是“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資金運轉難以長期維系。請廣大公眾理性看待區塊鏈,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亂墜的承諾,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切實提高風險意識;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一位
幣圈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目前監管和幾大互聯網巨頭針對虛擬貨幣的打擊對幣圈市場影響很大,特別是在目前幣價一蹶不振的情況下。
“幣圈現在最重要的就是
社群運營,幾大主要的線上信息分散渠道就是微信群、貼吧、
百度搜索等流量聚集地;線下運營主要集中在各類會議、小型沙龍等。目前按照監管的全覆蓋打擊,基本上在信息流上阻斷了交流,資金流上阻斷了交易。”該人士表示。
區塊鏈技術尚處于萌芽,而幣圈已經涼了。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