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4年初的
比特幣牛市中,盛松成連續發表了兩篇文章——《虛擬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以比特幣為例》和《貨幣非國家化理念與比特幣的烏托邦》,指出比特幣本質上不是貨幣,也不能取代貨幣。
他指出,比特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因其缺乏國家信用支撐,難以作為本位幣履行商品交換媒介職能。
“比特幣不僅自身沒有實用價值, 也沒有國家信用支撐,沒有全社會商品生產和交易作為保證, 因而不具有貨幣的價值基礎。如果一國宣布比特幣非合法貨幣,比特幣在該國范圍內就無法流通,也無法承擔交換媒介職能,甚至可能一文不值,連價值貯藏功能都難以發揮。”他指出,央行等五部委發布《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后,比特幣價格大跌,許多商家相繼宣布不接受比特幣支付,就是有力的證明。
其次,他指出,比特幣沒有法償性和強制性,流通范圍有限且不穩定。再次,比特幣具有很強的可替代性,很難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
盛松成認為,比特幣的數量規模設定了上限,難以適應現代經濟發展需要,且缺少中央調節機制,與現代信用貨幣體系不相適應。這些原因都使得比特幣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貨幣。
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幣價格自1月份以來已經跌去70%,
加密貨幣總市值從1月初的8000多億美元高點跌到了目前的2000多億美元,而其中仍不乏中國玩家。
盛松成建議,監管層應該進一步規范虛擬貨幣的交易。“由于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能夠實現點對點匿名轉賬,對于中國資本項目管理和洗錢監管是一大挑戰。監管層應該根據有關的法律規定,針對利用虛擬貨幣從事違法行為的人進行更加嚴厲的監管。”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