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開始,資本瘋狂涌向
區塊鏈和虛擬幣領域。隨著市場的狂熱,各種打著區塊鏈幌子的項目也混進其中。近期,
以太坊大跌,獲客新用戶成本居高不下,映射出幣圈多數公司面臨的環境。這也進一步帶動幣價下跌。幣圈的自媒體也遭到嚴格監管,8月21日晚,部分發布虛擬幣資訊的自媒體被關閉。而監管對虛擬幣炒作的整頓仍未結束。從全球視角來看,歐美國家等主要經濟體對
ico亦從嚴監管,抹殺灰色操作空間,杜絕監管套利。(包芳鳴)
8月21日晚間,部分發布虛擬幣資訊為主的自媒體被關閉。
隨后,騰訊方面回復媒體:部分公眾號涉嫌發布ICO和虛擬貨幣炒作信息,違反《即時通訊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已被責令屏蔽所有內容,賬號被永久封停。
8月22日,
北京市朝陽區
金融辦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確認,日前向區內各商場、酒店、寫字樓下發了通知,禁止承辦任何形式的虛擬貨幣推介宣講等活動。北京國貿地區多家酒店也確認接到相關通知。
“其實今年上半年酒店就已經收到通知不能接這樣的活動了。就是不合法。”五星級酒店銷售負責人李超介紹。
種種行動表明,監管部門對于虛擬幣炒作等問題仍將持續高壓,上述動作也不難理解。央行等七部委在2017年9月4日發布的《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下稱《公告》)就明確指出,代幣發行(ICO)融資是指融資主體通過代幣的違規發售、流通,向投資者籌集
比特幣、以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在《公告》發布即將一周年之際,監管不斷封堵其中可能存在的漏洞。監管部門披露,以人民幣交易的比特幣從之前全球占比90%以上,下降至不足1%。依附ICO形成的幣圈交易所、自媒體、項目方以及參與其中幻想暴富的投資者,又將如何面對泡沫破裂后的現實?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