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也是 token Fund 轉型與洗牌的契機。
“坦白說,我瞧不上任何一個幣圈基金。”
“很多幣圈投資人對行業、業務、技術的理解根本不夠。”
“他們根本就是運氣好,你說哪只(區塊鏈)基金在今年熊市中賺到錢的?”
我接觸的大部分來自傳統 VC 的投資人或者頂級 FA ,往往看不上幣圈投資人,甚至看不起當幣圈投資人的自己。
“說實話,我還是更關注我投的股權類項目,陪他們成長、找團隊、定方向等。之前投的那些空氣幣項目,我自己都瞧不起他們,也不會為他們站臺。有時候投了之后,我都沒跟他們打過電話,我只會拿自己的錢去玩玩,不會用基金的錢去投。”一只新基金的創始人說。
瞧不起的原因很簡單,大多數 Token Fund 根本沒有“陪項目一起成長”,也沒有投有價值的項目。
資本向來讓企業又愛又恨。愛是資本為了項目提供了發展資源和資金,恨是資本傾向于關注眼前利益而非企業長期發展。
今年以來興起的 Token Fund 更是將這種惡發揮到極致。ico 給了他們快速套現的渠道,也給了部分基金只關注短期幣價的選擇。
有項目感嘆,ICO 雖然流程簡單,但融股權資方愿意陪跑,對公司長遠發展其實更有力。“人家拿了 token 可能會砸你盤,投資機構卻愿意和你一起成長。”
傳統的風投機構,投資邏輯偏向孵化,往往是看準團隊、技術等條件之后重金投入,然后為項目方提供各種資源去扶持。可是新興的幣圈投資則是“撒胡椒式”:每個少投一點,不看價值看熱度,其實就是“韭菜喜歡的項目,快進快出,有一部分投機的性質”。說白了就是割韭菜。
可是在一名一線幣圈基金投資人看來,這樣的投資邏輯也是順勢而為。“幣圈的項目,本身離落地就很遠,可能根本就落不到地,只能看重他上交易所和市值管理的能力。”
現在形勢變了,這些項目已經沒有市場了。
隨著韭菜越來越聰明,行情越來越淡,資方也越來越理性。
去年,機構為了一點份額,連白皮書都不看也要瘋狂擠進去。后來,融資沒白皮書不行、單靠白皮書不行、團隊技術好也不一定行。比如,方才提到的瑞典項目本來就打算來中國融 token,最后不得不回到歐洲融股權+token。這個項目的 FA 表示,“現在大量幣種破發,投資人覺得,反正都破發,投基石反倒被套死,還不如到二級市場買你的幣。”

寒冬總是創業者的,對資本來說不過是“看多投少”。
錢總會往好項目和新熱點上集中。最近硅谷的學術明星是團隊是丹華等機構的新寵,估值巨高,投資機構能排好幾條街,一家年初之后才入局區塊鏈的基金表示:“其實硅谷這些項目,掙錢角度可能都比不上國內空氣幣項目,翻幾倍不錯了。主要我們在國內當不了莊,只能當韭菜。迫不得已,逼娼為良。”
在熊市中,Token Fund 正變得跟傳統 VC 越來越像,他們正在嘗試陪跑,更看重理性的價值投資。
因為千幣破發,他們不得不精選好項目,既然韭菜不在,也沒必要熱度投項目,只能做價值投資了;為了拿到更低的價格,他們開始將更多的重心放到孵化和投后上,給項目更多的資源爭取更低的價格,為項目包裝和找下一輪機構以拿到更高估值。
有些機構已經兩個月沒有投任何項目,投資經理們或只看不投,或梳理已有投資組合做投后,或通過分析學習加強對行業的理解,以期好項目出現時能及時抓住。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