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固然寒冷難挨,但同時也蘊育著一個新的希望。至少內參君從本輪市場的表現,看出了與以往不同的東西。
第一,主流價值幣會越來越受到追捧,山寨幣將會很少有人認可。
第二,經過被項目方的收割,韭菜們也迅速成長起來。這也是付出了血的代價。
第三,迷信大佬的人,變得越來越理智。
第五,隨著主流
金融機構的進入,隨著監管的加強,幣市才會迎來一個大的行情。
幣圈涼了,并不意味著
token也跟著涼了,反而是Token的一個重生的開始。
比特幣火了,區塊鏈熱了。很多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他們打著區塊鏈革命的噱頭,想復制比特幣的成功。于是,不知不覺地形成了“發幣-募集資金-再去創業”的區塊鏈創業的特有商業模式。
這種全新的商業模式與傳統的商業模式——先創業有了一定的基礎后再去融資,有著很大的不同。短時期內可以讓人迅速致富,身價暴增!
馬克思在《資本論》說到,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有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于是,很多人瘋狂了。寫個白皮書,稍好一點的會拼湊一個團隊。這樣就可以四處去忽悠投資人。在前期大家都懵懂的情況下,在監管缺失的情況下,確實有不少人成了人生的“贏家”,實現了人生的逆轉。但這種吃著“人血饅頭”的成功,是不道德的。可以說,這種人從頭到腳都流著骯臟的血液。
區塊鏈大火之后,Token成為很多無節操的人謀取暴利的工具。于是,空氣幣和傳銷幣橫行。這是目前市場上Token的現狀。即便是有些項目還一直存活著,但這也根本改變不了,市場上90%以上的
數字貨幣都是空氣幣的事實。
數字貨幣的瘋狂,讓很多人對Token有了很大的誤讀,以為Token就是發幣。如今大潮退去,幣圈涼涼,是該回歸理智的時候了,也是該好好認識一下Token的時候了。
Token絕不應該成為某些人牟取暴利財富的工具。區塊鏈公司和傳統公司經營模式是不同的,Token經濟的生態建設都“由虛向實”推進的。創業者通過
ico拿別人的錢去創業。這對創業者的人性是極大的考驗。而且對于投資者而言風險極大。
Token真正的價值一定要從生態中體現出來的。這也是判斷一個項目真假和優劣的根本。如果這個項目還是在“紙上談兵”的階段,那么最好還是遠離比較好,以賭博的心態去投資,終將會死得很慘。
區塊鏈最大的魅力是實現了價值的傳遞。Token就是價值的載體。未來在分布式的應用中,每個人參與者沒有確切的角色定位。他們既是服務提供角色,也是使用者角色。用戶可以扮演兩個或多個角色,比如你既可以“挖礦“,也可以為應用提供服務,或者成為應用中的活躍用戶。這要看每個個體的自己定位,為了激勵大家的積極性,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token 應運而生。
每個人可以通過付出收獲token,也可以用token去獲得服務。價值隨著個體意愿流動,一個自運轉的經濟體就形成了。這是是基于區塊鏈或者 token 的社區雛形,社區是未來決定應用發展的重要參與者。
有了token,有了參與的人,那么就需要一個生態平臺,讓所有人活躍起來。如果生態的認可度越高,
社群規模就越壯大,而且會一直持續下去。Token的價值和意義也就會最大化。
區塊鏈改變了人們之間的生產關系,它終歸要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因而Token經濟的生態建設“由虛向實”只是一個探索,“由實向虛”才會真正開啟區塊鏈的革命。
如今,幣圈已涼,是該好好地冷靜地思考一下了。重新認知一下Token。讀懂了,想明白了,不僅是Token的重生,也是幣圈的重生。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