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趨勢還沒有成為現實前,
區塊鏈仍然有很強的技術門檻,
比特幣、
以太坊讓
數字貨幣發行可以照搬照抄,而非數字貨幣的實踐卻沒有現成范式,只有通用的注意點。
1、區塊鏈的應用更多是雙向的
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意味著首先
區塊鏈項目要完成公認的信息記錄準確性,在純數字業務方面,例如國際跨行結算,保證公認的準確就可以實現區塊鏈的目的和價值。
但是,非純數字業務由于節點除了信息記錄(被動接收),參與者還負有信息對外交互(主動發出)的職責,記錄的準確性就成為了最低要求。
例如,被廣泛贊譽“有溫度技術”的騰訊“
公益尋人鏈”上,參與的各個尋人平臺除了分布式共享和記錄整體失蹤兒童信息,更需要實時交互信息進行全鏈比對,“公益尋人鏈”背后有一個復雜的雙向機制來保證“打破信息壁壘”不是一句空話,否則它就和一個整合的數據庫沒有大的區別。另外,IoT+區塊鏈的實踐也被重點關注,例如斐訊推出IoT+區塊鏈的典型項目“天天鏈N1”,IoT屬性決定該鏈把重點轉向節點資源往上走的過程,從而實現全鏈資源(計算、儲存及數字產品等)的共享,而不能僅僅是記錄行為;京東用
區塊鏈技術溯源與從澳大利亞農場到買家的肉類
供應鏈,除了來源記錄的準確,所有鏈條環節還有主動提交供應鏈匹配信息的義務,以便及時處理偏差,不能等到出了事再溯源。
2、當下階段的區塊鏈技術,協作仍然大于顛覆
區塊鏈來勢洶洶,也讓技術顛覆的聲音不絕于耳,仿佛區塊鏈一己之力就能撐起價值互聯網的基礎架構。遺憾的是,盡管未來區塊鏈技術的進步或許能夠完全獨擋一面,大包大攬形成平地而起的解決方案,但當下的區塊鏈技術,仍然依附在傳統的互聯網之上,技術層面的協作仍然大于顛覆。
例如,京東
金融在其ABS云服務中切入區塊鏈技術,
百度金融今年1月上線BaaS區塊鏈開放平臺,并宣布已有500億的資產在其上運作,斐訊白皮書顯示其區塊鏈技術與同樣是分布式技術的NAS(一種允許用戶在網絡上而非本地硬盤上存取數據的技術設備)、CDN(一種用最優的方式分發網絡上的內容,節約帶寬增加效能的技術)甚至耳熟能詳的P2P技術一起協作。
總結起來,叫得上名號的
區塊鏈應用,大多都在尋求傳統互聯網技術的協作。毫無疑問,非數字貨幣區塊鏈技術還得靠原有互聯網技術才能施展拳腳。
3、沒有中心化占有者,但要有中心化建設者
非數字貨幣區塊鏈(也被稱作2.0或3.0)相對數字貨幣區塊鏈(也被稱作1.0)除了應用領域的擴展,在技術層面更意味著復雜度的快速提升。
沒有統一范式,除了去中心化精神,更多的是因地制宜的復雜技術研發過程,這意味著這類區塊鏈實踐只有強有力的組織才能搭建起應用的平臺,低門檻、隨便抄抄就能上馬的現象不可能出現。
也因此,發空氣幣的有各種阿貓阿狗,但過得去的非數字貨幣區塊鏈都有強大技術背景基礎的公司做支撐。先不論區塊鏈“質量”如何,京東(金融及供應鏈)、百度(BaaS)、騰訊(多場景)、斐訊(IoT共享)、美圖(認證及
電商)等背后原本就有著極為豐富的技術積累。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