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誰能擁有云服務背后的計算資源,誰就控制住了數字世界的油田,誰的app占據著巨大流量,誰就掌握了數字世界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誰的api被更多app調用,誰就控制住了數據流通的管道和閥門。所以大家看到,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有7家是科技巨頭。排名前五的公司,都是擁有著比石油更貴,比錢本身還值錢的數據。無論是美國的亞馬遜、谷歌、微軟,還是中國的阿里巴巴和騰訊,都無一例外地壟斷著公有云超過50%的市場份額。這就是我們目前的云服務生態。
那么當云服務生態因為壟斷而導致極度中心化,這里面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像Facebook這樣的社交巨頭可以輕易使你的數據泄密被用作它途,不管是商業上的還是政治上的,比如大家常用的打車軟件,很有可能根據大數據殺熟,讓你能使用到的互聯網服務不再廉價,又比如成本收益比的扭曲,使得網絡充斥著虛假信息和各種水軍。
最可怕的是,壟斷的下一步就是抑制創新和開放本身。具體到前面所說的API經濟。大家會發現有兩股力量在互相抵消,linkedin就是很好的例子。最初,這家公司開放了幾個API,讓開發人員以各種方式使用LinkedIn工具。這個計劃非常成功,使得用戶在其他服務中可以分享大量來自他們賬戶的信息。但是linkedin很快發現,當API用戶可以簡單地將公司服務器中數據用來獲利時,開放API變成了利人不利己的賠本生意。所以很快,該公司宣布決定關閉大部分API,或者嚴格限制僅對付費會員開放,這樣一來,公司數據確實保住了,但是卻不僅扼殺了一個原本充滿活力的開發者生態系統,而且公司服務器中的數據也回到原來靜止如水的狀態,即使能通過API付費獲得一定收益,但失去了網絡效應后,也產生不了更多價值。
問題出在哪里?第一,數據的流動需要消耗成本,誰來承擔?第二,數據在產生后歸誰所有?第三,數據在傳遞過程中產生的價值,如何定價,由誰來分享?說到底,就是數據的記賬和分賬問題,在目前的模式下無解。
一句話,傳統云服務并不是能夠實現共贏的協作生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