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時候,一場不管大小的
區塊鏈會議,都能見到一些傳統風險投資人的身影,甚至傳統投資人比區塊鏈投資機構的人還多;現在再去一些區塊鏈會議,傳統投資人的身影幾乎沒有了。”大河創投合伙人李榮閣對記者說。
早在2016年,李榮閣便開始關注區塊鏈行業,此后他也投出了一些業內較為知名的項目。但最近這幾個月,他對
區塊鏈項目的投資出手變得越來越謹慎。
謹慎的一個原因,是市場不景氣。“九成的項目破發,交易活躍度下降,資本退出已經沒有明顯的優勢了。”李榮閣說。
早先看,區塊鏈行業的投資的確跟傳統投資有很多不同:區塊鏈項目可以在白皮書出來就發行股權、代幣進行融資;而且融資時不再主要依靠大的機構,散戶的比例越來越多;此外,區塊鏈項目一旦代幣上了交易所就可以退出,整個周期大概在半年左右,這比傳統股權投資的周期提前10倍。
但實際上,面對市場充斥的“空氣項目”,投資人也經常被“割韭菜”。區塊鏈創業基金投資人劉昌用曾表示,區塊鏈作為一種全球化的技術,可能有95%以上的項目是沒前途的,有1%的項目未來能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驅動力。真正能投出一家這樣的企業,可謂難上加難。
一位曾經投資多個區塊鏈項目的天使投資人告訴記者,他現在很少出手區塊鏈項目,“年初的時候我們確實投了一些,但是目前已經有兩三個月沒看這個領域了。”
一方面是因為區塊鏈領域的高風險性,另一方面傳統風險投資機構正在經歷“錢荒”。
甚至,專門投資區塊鏈的新興機構也變得更謹慎了。一家2017年才成立的專投區塊鏈項目的資本的合伙人,有著與李榮閣相似的感受,年初他們一個月投10多家區塊鏈項目,現在每投一個項目要磨上半個月。
火幣區塊鏈研究院的數據顯示,6月區塊鏈行業一級市場共有54個項目宣布獲得資本投資,而7月這個數字為52個,項目數量環比減少3.70%;7月已披露融資金額項目平均融資金額約為487.90萬美元,相對6月約1453.70萬美元的平均融資金額,環比降低66%。
融資數量和額度雙雙下降。
投資機構出手更謹慎,新的區塊鏈項目越來越多涌入,讓整個行業的融資環境變冷。“單個項目想要拿融資的難度比以前高了很多。”啟賦資本投資總監唐廣霄說。
區塊鏈創業者路陽對此感受最深:最近兩個月,他敲過10多家資本的大門,仍舊沒有拿到下一輪融資,“有的投資人甚至毫不隱晦地說,他被空氣項目嚇怕了。”
路陽的經歷,代表著一批區塊鏈創業者的現狀:在年初最熱鬧的時候拿到融資,半年后資金花去大半;如今投資人對區塊鏈投資趨于理性,融資難度增加,拿不到錢的項目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我不是沒想過發幣融資,只不過面對極高的破發率和嚴厲的監管政策,發代幣融資也不是一件讓人省心的事兒。”路陽說。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