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多數和“幣”過從甚密的公司一樣,BitMore選擇注冊在海外。丁永強解釋道,
區塊鏈的精神就是無國界,BitMore作為財富管理工具也自然需要面向全球用戶,“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行,但我們的定位就是世界性的公司。”
當被問及項目“出海”是否出于對國內監管政策的隱憂時,丁永強的原話是,“我們巴不得監管”。
一方面,政府在虛擬幣方面禁止
ico,從國家層面來看很合理。
“
token是一種經濟形態,但有些人卻在這個過程中行騙,事實上騙子的學習效率是很高的,對于這些人,國家不打擊誰打擊?”在丁永強看來,
幣圈交易所過熱就像全民炒房,任何一個行業都沒有必要炒太高,這樣只會嚴重背離行業價值。
“現在
比特幣的交易里面人民幣已經不到1%了,收效不可謂不明顯”,丁永強說。
另一方面,丁永強認為,在國內的打擊下,比特幣的價格還是很高,這也說明它正在逐漸回歸其真實價值。“區塊鏈行業每隔兩三年就會遭遇一次打擊,打擊完了就反彈,甚至反彈的比之前更高,這就是去中心化的機制和思想在左右這件事,不是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
業內人士大多將2018年視為區塊鏈元年,而丁永強則認為今年更可能是“引導之年”。
首先對區塊鏈行業從業者來說,要正視行業亂象并接受監管;畢竟任何產業初期都不規范,但一旦被認真對待就會走向規范。“比如現金貸,一定是一個好事,很多窮人能很方便的貸到款,但不能無序,比如裸貸不好,就不要出現。”
對于以BitMore為代表的
區塊鏈項目來說,監管的最終目標是讓有信仰的人好好做事。
除此之外,在丁永強來看,即使現在國內政府的態度不明朗,他也并不擔心未來的整體監管形勢。“因為在互聯網時代,全球最厲害的7家公司中有一半在中國,而如果到了價值互聯網時代,國內政府勢必也不會甘心中國企業沒有聲量。”
丁永強提到,如果中國不重視區塊鏈行業,國內人才難免外流,最后導致的是產業空心化。“現在中國的區塊鏈網民有1000多萬,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如果后期有了規范,我們有可能先于全球出現大型的應用。”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