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來看,全球持幣者只有兩三千萬。當前我們還是有風險的”,身處
幣圈的丁永強對目前全球數字資產的市場規模持保守估計,“所有數字資產總價值加起來也只有2500億美金左右,連蘋果公司市值的一半都不到,撼動美元和人民幣就是天方夜譚。”
雖然丁永強眼里的幣圈只是一個邊緣化的
金融市場,僅作為現有金融市場的一個補充,但是也絲毫不妨礙他對BitMore的價值判斷。
“幣少的時候用一兩個錢包就管了,幣越多的用戶反而越需要我們。羊毛薅的越多,就越關心買賣行情、賺多少賠多少。說白了我們就是幫他們賺錢,科學的賺錢。”
事實上,BitMore的工具屬性很容易理解,其能有效記錄用戶的
token數量和價值變動、可以通過計算不同交易所的交易費用和Token的兌換關系幫助用戶分析投資性價比、能根據以往漲跌賺賠的行情分析用戶的盈虧情況,并且為持幣用戶提供
數字貨幣理財等增值服務。
“我覺得在
區塊鏈領域需要我們這樣的公司,有這個需求”,丁永強說。
善于發現并解決需求是傳統互聯網人的慣性思維,這種特質讓他們總能巧妙地切入任何一個行業生態。
“互聯網的本質是生態競爭,不然沒有阿里系、騰訊系的說法。今天鏈的技術不難,很多都公開了,有人復制下來改一改就說自己搞了鏈,一夜之間出現無數家公司,就像當年的千團大戰。”
浸淫互聯網多年的丁永強對競爭的邏輯爛熟于心,“人家為什么要去你的鏈上發幣?最后還是爭用戶、爭流量,還是互聯網思維的競爭、生態的競爭。你能做別人也能做,不是單打獨斗,區塊鏈現在就是這個態勢。
對于丁永強和BitMore來說,在鏈圈的大生態里做一個相對獨立的服務者,無疑是一個有效而安全的定位。“我們是生態的一環,服務于很多生態,是生態的連接器”,丁永強說。
和生態建立共生關系之后,BitMore的工作重心不再是拓展用戶,而是完善產品。“我們現在不擔心流量,而是擔心用戶不滿意。用戶是挑剔的,用腳投票,我們需要作出真正的亮點,讓用戶喜歡我們”,丁永強說。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