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013年12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發布了《關于防范
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比特幣不具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流通使用。
通知發出的當天,國內比特幣交易價格從7004元跌至4521元。
而此時正在崛起的比特幣中國受政策影響,直接將網站停掉了一個多月,不能充幣不能交易。
更多的交易所則在這一時期被“清理”掉,有的趁機跑路,有的則銷聲匿跡。
2014年3月,有媒體報道,央行向各分支機構下發了一份名為《關于進一步加強比特幣風險防范工作的通知》,該文件禁止國內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替比特幣交易平臺提供開戶、充值、支付、提現等服務。《通知》明確銀行在4月15日之前關閉為15家最大比特幣交易平臺開立的銀行賬戶,切開
金融機構與比特幣泡沫之間的聯系。
消息一出,直接導致
火幣網比特幣交易現價偏離較大的價格區間掛單較少,系統無法以正常價格平倉,直到價格跌到1元才平倉完成。
此后,各大交易所開始采用代理商的方式,解決交易用戶的資金充值問題。
監管部門對
數字貨幣的政策限制,使數字貨幣交易長期處于灰色地帶。此外,交易所的期貨交易、融資融幣等踩黃線的行為,也成為交易所頭上高懸的監管利劍。
此后隨著央行接連推出反洗錢核查、賬戶實名制、打擊加杠桿等政策,國內數字貨幣交易所逐漸搬往境外。
2017年1月,
北京、
上海兩地監管部門約談、檢查國內最大的三家比特幣交易平臺比特幣中國、火幣網、OKcoin后,三家平臺的比特幣現貨融資、融幣宣布停止。
然而隨著
ico等出現,比特幣卷土重來,2017年初價格登上8000元歷史高點,到當年7月最高達到每枚3萬元,國內數字貨幣投資者的熱情被重新點燃。
2017年6月,全球數字資產交易所已超過4000家。
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網信辦等七部委發布聯合公告《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在中國境內叫停包括ICO在內的所有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清理整頓ICO平臺并組織清退代幣。
緊接著9月7日財新網報道,監管當局決定關閉中國境內虛擬貨幣的交易所,涉及“幣行”、“火幣網”和“比特幣中國”等為代表的所有虛擬貨幣與法幣之間的交易所。
9月14日,比特幣中國網站公告稱將于9月30日停止所有交易業務。
9月15日晚,火幣、OKcoin幣行、云幣網等平臺發布公告,停止所有數字貨幣交易業務,并逐步進行代幣清退。
此后火幣、OKcoin幣行等數字貨幣交易所開始出海,并逐步屏蔽國內用戶訪問;而比特幣中國則于2018年初被
香港一家
區塊鏈投資基金收購。
而就在國內政策高壓來臨之際,原OKcoin幣行CTO趙長鵬于2017年7月在日本創立
幣安交易所。
2017年12月16日至17日,數字貨幣行情網站CoinMarketCap的數據顯示,幣安交易所的日交易量達到28.6億美元。過去排行榜的領袖—美國交易平臺Bittrex和香港交易平臺Bitfinex則以28.2億美元的交易量和25.4億美元的交易量排名第二和第三。
5個月后,幣安成為交易量排名世界第一的交易所。此后雖有波動,但幣安的交易量仍能穩定在全球數字貨幣交易的頭部平臺位置。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