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優質資產、監管三大驅動因素在變,交易所行業終局遠未到來。
First mover isn't what's important — it's the last mover. Like Microsoft was the last operating system, and Google was the last search engine.
做第一個,不如做最后一個。就像微軟是最后一個操作系統,而谷歌是最后一款搜索引擎。
硅谷大牛 Peter Thiel 在斯坦福創業公開課上說的這句話,被科技圈創業者奉為圭臬,讓人們相信,巨頭總會被顛覆,來者繼往開來。
目前被 CoinMarketCap 和非小號等統計平臺收錄的交易所有數百家,未被收錄的據自媒體報道甚至有數千上萬家。即便是這種情況下,入局者依然樂之不疲。就連旁觀者們都不由得感嘆,人人都做交易所,這世界需要那么多交易所嗎?經濟學常識更是告訴我們,交易所行業再暴利,競爭者的涌入也會削薄行業利潤,長尾平臺更因缺少網絡效應而難以為繼,可是新交易所依然層出不窮。
在這篇文章里,Odaily星球日報嘗試回答這些問題。信息量略大,先拋出文章邏輯:
先簡單梳理行業交易所行業目前戰局。
交易所運營似乎不賺錢,為什么有前仆后繼者?
存量市場的機會——大交易所的壁壘究竟是什么?
增量市場的機會——交易所行業最大的問題在哪,下一波在哪?
交易所大戰的下一戰場是什么?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