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一定要發
token(很多時候還是“代幣”),我們以天涯社區為例。
2017年上半年報告顯示,天涯社區營業收入為5086.55萬元,較上年同期下滑7.9%;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91.9萬元,較上年同期-2159.19萬元的虧損程度有所減少;基本每股收益為-0.08元,而上年同期為-0.23元。
也就是說天涯社區2017年上半年營收5087萬元,業績虧損792萬元。這家近500人的公司生存并不容易。
但天涯社區發起的“天涯鉆”,以第二期為例,天涯鉆3000萬,0.5元一個,相當于有了1500萬的純收入,這對于這家互聯網公司可以說是救命稻草。
雖然天涯遮遮掩掩,說這只是天涯道具,但天涯鉆卻依然具有代幣的典型特征:總量恒定、可以流通、加密收藏。
曾經以情懷著稱的天涯不惜以粗糙容貌讓天涯鉆盡早面世,其流通功能甚至還沒有來得及上線,類“挖礦機制”的貢獻值計算也還沒有。但從商業層面來講,天涯社區此舉是非常成功的,我們得祝福這家曾經充滿情懷的企業。
像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而每一個企業家都洞若觀火,天涯社區能讓Token流轉于
區塊鏈中,無須信任系統所帶來的高流通性又使代幣更具變現潛力。那其它企業怎么可能忍得住,這是風口浪尖中對絕地求生的渴求,也是面對眾人盆缽滿滿財富的跟隨,欲望疊加之下,發行代幣自然成為了大浪淘沙的商業圈中的新模式。
當然Token本身從技術層面來講,它與積分相比的確有了巨大的進步,這也是很多互聯網公司表面上來解釋他們發行代幣的原因:
1、契約屬性(可信,不可篡改)
2、期權屬性(對未來的預期和憧憬)
3、股票屬性(隨時轉讓和購買)
4、貨幣屬性(在共同標準的網絡內流通)
5、社交屬性(代表了一種身份認同)
我們從單個案例來分析一個公司的得與失,雖然有法律法險,但如果能規避這種風險,那么這種冒險是值得的。天涯社區就是很多企業模仿的對象,這樣做是值得的,那更多企業掀起“幣改”之風,爭相攀上區塊鏈這一“高枝”理所當然。
這也是為什么重壓之下,代幣的發行仍然如蝗蟲過境,韭菜不生。與技術驅動相比而言,財富的驅動力更強。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