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一家
區塊鏈公司后,我的月薪確實比之前增長了1.7倍,但最后還是離開了……”在區塊鏈大火的背后,是創業公司不斷涌現,各路資本跑步入場,以及對人才的渴求。
據BOSS直聘發布的《2018旺季人才趨勢報告》數據顯示,
區塊鏈技術崗位平均月薪達到2.85萬元。2018年前兩個月,區塊鏈相關人才的招聘需求更是達到2017年同期的9.7倍。
面對頗高的行業工資和漸漲的人才需求,為什么一些已經進入區塊鏈行業的人,最終卻選擇了離開?
“區塊鏈新貴”抱團炒幣
“整個項目團隊的人都不太懂區塊鏈,大家每天的工作時間就是抱團炒幣,交流項目代幣什么時候鎖倉,哪個幣種可以抄底……”徐男告訴中新經緯。
自1991年Stuart Haber和W. Scott Stornetta首次提出關于區塊的加密保護鏈產品,到2014年,“區塊鏈2.0”成為一個關于去中心化區塊鏈數據庫的術語。區塊概念已經誕生了二十余年,人們對區塊鏈的深入研究卻是從近幾年才開始的。缺乏真正“懂”區塊鏈的人,成為該行業人才缺口巨大的根本原因。
徐男曾經在某
區塊鏈項目公司做海外
社群運營,工作一個多月后離開了區塊鏈行業,跳槽到一家互聯網公司繼續從事海外市場工作。談到他的離職原因,徐男說,“這不是一個認真做事的團隊。”
“入職后對區塊鏈行業的認識其實有很大的落差。因為我之前沒炒過幣,只知道有很多人炒
比特幣賺了錢。面試官當時給我畫了個大餅,告訴我行業前景非常好,還給我一份項目白皮書讓我好好研究。因為我對公司給的薪資很滿意,覺得項目創意也不錯,畢竟當時區塊鏈很火爆,也想進去了解學習一下,就入職了。”徐男說道。
入職后徐男發現,身邊的同事甚至是自己的直屬領導也對區塊鏈了解甚少。起初他以為區塊鏈是新興行業,所以大家都是像自己一樣的“新人”。但是入職快一個月了,卻不曾聽說過項目的實質進展,整個團隊做的更多的只是維護海外社群和海外代幣交易。這讓徐男嗅到了“泡沫”的味道。
“因為國內禁止發售代幣,所以我們的國內社群和公關做的都比較謹慎,海外業務的攻勢則相對猛一些。當時我們每個月都會在公司的Twitter、Facebook、Instagram賬號上發布招聘全球志愿者的海報。雖然確實有很多人報名,但是負責人會明確告訴我們‘只炒不招’。”徐男稱,“當時我就意識到所謂的區塊鏈項目只是個噱頭,本質上還是為了圈韭菜,不是做實事。后來和一些圈內同行聊了聊,發現這是項目方的普遍現象,就有跳槽的念頭了。”
雖然在深入了解了一些區塊鏈行業項目后徐男果斷選擇了離開,但他仍一直關注著行業動態,“現在鏈圈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項目方太急功近利,總想圈韭菜掙錢,不能沉住氣好好研究應用場景。再加上進圈的人不懂行,搞亂了業內氛圍,技術人才就不愿意來了。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