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專利一樣,
區塊鏈專利一般是由官方機構(主權國家或政府間組織)根據申請而頒發的一種文件,該文件記載了發明創造的內容,并且在一定時期內會產生法律效應,即獲得專利的發明創造在一般情況下,他人只有經專利權人許可才能使用。
在美國,專利由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授予。雖然沒有“國際專利”之說,但根據152個國家簽署的《專利合作條約》,申請人可以同時在許多國家獲得對其發明的保護。
正如彭博社解釋的那樣,許多公司正在試圖重塑
金融服務行業,或是催生以盈利為目的的
加密貨幣相關業務,對它們而言,相關的區塊鏈專利至關重要。專利能夠幫助公司吸引投資,保護產權,并且獲取壟斷利潤。
根據USPTO數據庫,大概在2012年前后,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相關的專利首次被提及。在2012-2015期間,僅在美國,各機構組織就已經提交了至少83項專利申請,并且這些專利均有提到“加密貨幣”和“區塊鏈”。
隨著
比特幣成為“市場寵兒”,并逐漸步入主流,相關專利申請數量進一步增加。2017年,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在美國總共有97項區塊鏈專利申請被提交,而這比前些年的總和還要多。
彭博社數據顯示,2011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間,專利局發布了約700份與區塊鏈相關的專利申請。值得注意的是,專利局每發布一項收到的專利申請,需要花費約18個月的時間。
隨著人們對
區塊鏈技術的討論愈加深入,在區塊鏈專利申請方面,2018年更是碩果累累。事實上,根據《財富》雜志的消息,區塊鏈相關專利和申請的總數,到明年預計將達到1245個左右。
然而,美國卻不是這一領域的領頭羊。 2017年,中國提交了225項區塊鏈專利,其數量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畢竟,中國將其視為國家的優先發展事項。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