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至于此,愛沙尼亞數字國家的第三大支柱,即數字身份卡。早期的數字身份卡,像中國的身份證一樣,通過嵌入其中的芯片,登錄國家信息互聯網、享受公共服務。但現在,從2014年開始,愛沙尼亞要把數字公民身份向全世界的公民開放。提出E-residency計劃,就是數字公民計劃。
該計劃開展到現在,全世界有35000個來自136個國家的數字公民加入,同時在這個數字公民生態里面,累計成立的數字公司超過6000家,包含
區塊鏈公司、大數據公司、互聯網公司等。我把他們稱作在數字新大陸上的Founding-fathers。
為此,專門成立了“數字文藝復興基金會”,通過基金會以及后面的企業支持,和愛沙尼亞政府,以及整個大的數字公民計劃的相關的成員,一起探討和推進在共同開發、設計、思考,在這樣的一個新的數字世界里,人與國家、國家與國家、國家與世界的關系。
同時,為了能夠促進基金會的工作,又專門成立“數字啟蒙運動基金”,旨在通過社會融資來大量地投入于這些正在廣泛涌現的愛沙尼亞數字國家里面的基礎設施企業。比如專門做數字KYC的、專門做數字ID的、專門做數字信息安全的,真正能夠形成一個內深循環,變成內在功能非常廣泛,同時又具有外生活力的一個新型國家實體。
為了去推廣這一系列的數字國家實踐,專門成立了叫數字狂飆凸鏡傳媒,目的是傳播愛沙尼亞數字公民大生態里面正在發生的人和事。
那么,一個新型實體,未來是不是一定要以國家形式來出現?個人認為并不一定。一般來說,國家的定位有三個要素:土地;人民;政府。區塊鏈使得數字空間從混沌當中開天辟了一個新大陸、新空間,而這個無主的空間賦予了愛沙尼亞第一批數字公民。
現在來自全世界更多的地方,韓國、日本、印度、土耳其、俄羅斯等過申請者掙源源不斷地到來。
在這個世界上,國家的競爭力不在人口多寡,而在于是否能夠聚集起最有生產力、最有執行力的人,以及通過一系列的綱領和框架,能促進內部合作、形成內部的良性競爭,再同外部形成良性競爭,這才是國家創新力,或者說國家實力的重要來源。
而愛沙尼亞的數字公民實驗,包含的路線、胸懷、議題,使得上面聚集了大量的優秀數字創業者,以及一些有理想的政治家,比如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