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10月起,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開始試運行,過渡期到2025年底,2026年至2034年逐步全面實施。至此,歐盟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征收“碳關稅”的經濟體。
什么是碳關稅?簡單而言,這是歐盟推出的預防碳泄漏的新機制。根據規定,只要是生產地碳定價低于歐盟碳價的產品,一旦進口到歐盟關稅區,就要購買CBAM憑證,補足其間的差額。這也意味著,
供應鏈上任何一個環節的高
碳排放,都將導致出口產品付出更多的碳管制成本。
目前,我國僅有化肥和氫兩個化工產品納入歐盟碳關稅的征收范圍。不過,隨著減碳逐漸深化,未來將有更多產業被納入碳關稅范疇,高碳排放的碳纖維行業亦需未雨綢繆。
除了直接帶來經濟成本增加,一旦被納入碳關稅范疇,為了規避CBAM的關稅,全球碳纖維行業可能會受到技術升級和創新的壓力。同時,因為歐盟市場是全球最大的碳纖維市場之一,CBAM的實施也可能導致全球碳纖維行業的市場份額發生調整。
除此之外,我國全國
碳市場于2021年啟動,目前只納入了電力行業,未來將加快推動將
鋼鐵、有色等重點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進程。無論是從增強對歐出口業務競爭力,還是從符合國內碳減排要求降
低碳排放成本的角度,碳纖維行業均應積極應對,推動自身的產業綠色升級。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