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在構建以新
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電網
碳排放因子的時空差異性愈發顯著。可考慮對電網碳排放因子在時空維度進行精細化核算,提供更加清晰及時的信號指引,使企業公平公正承擔碳排放責任。時間維度上,新能源發電具有較強的隨機性、波動性和間歇性,在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接入背景下,電網碳排放因子在不同時間尺度“峰谷差”越來越明顯。空間維度上,東西部地區資源稟賦、能源結構差異明顯,特別是隨著近幾年跨省跨區輸電規模不斷擴大,區域間的發電裝機、發電量在規模和結構上變化更加顯著,電網碳排放因子在不同空間尺度“地域差”越來越顯著。未來可基于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的實際情況,探索構建區域動態電網碳排放因子,并逐步精確到省、市,這樣可以有效引導用戶通過調整用電時序實現主動碳響應,同時促進清潔能源消納,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碳效水平。
電力大數據實時性、精準性和普遍覆蓋的優勢,在碳排放核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可為監測碳排放動態、落實減碳行動提供重要的科學參考。在構建動態電網碳排放因子基礎上,未來可以利用電力大數據來強化碳排放核算。通過云計算、大數據、
物聯網、移動互聯網、
人工智能、
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賦能電網,利用數字電網對電能生產、傳輸、使用全環節的碳流進行精準監測、追蹤和溯源,充分發揮電力數據要素在“雙碳”目標實現過程中的獨特價值。更進一步,可以考慮構建電力系統源網荷全鏈碳計量體系。建立以電碳流分析為基礎的電碳核查標準,建設全面覆蓋的電碳監測計量體系,實現碳排放量的實時跟蹤和計量,推動構建與國際銜接互認的電碳認證技術與標準體系。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