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絕大多數非高耗能企業來說,間接排放是其
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在范圍二排放里,外購電力一般是企業間接排放的主力。也就是說,電網排放因子是核算大多數企業碳排放量的關鍵參數。
對于納入全國
碳市場的高耗能企業來說,直接排放是其主要碳排放量。同時,其范圍二的間接排放量也納入了碳市場管控,需要用電網排放因子核算碳排放量。歐盟碳市場不要求控排企業履約范圍二的排放,但即將發布的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俗稱碳關稅)會要求相關產品計算范圍二的碳放排。
清華
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研究員鄭穎對《財經十一人》表示,歐盟的部分綠色貿易規則及海外
供應鏈碳足跡要求中,納入了對外購電力間接排放的計算,也就是說需要用到電網排放因子去計算。因此,不少中國制造業出口企業的競爭力都受到電網排放因子的影響。動力電池、光伏等大量出口的行業,及
鋼鐵、鋁材等可能被國際綠色貿易規則重點約束的行業受到的影響尤其大。
以光伏為例,歐洲市場占整個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的近一半。中國的全國電網排放因子大約是歐洲的兩倍,這意味著中國光伏產品的含碳量約是歐洲本土產品的兩倍(同等條件下),中國產品在歐洲的競爭力將因此降低。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