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書指出,動力電池整個生命周期主要的
能源消耗來自于電力,使用綠電能夠顯著降低電池碳足跡。由于綠電完全由可再生能源生產,其排放因子幾乎為0。
據悉,當前LFP電芯全球平均碳足跡為60kgCO2-eq/kWh左右,通過采用100%綠電進行組裝,電池的
碳排放量可以降低30%以上;若正極和負極的生產過程完全采用100%綠電時,電池的碳排放量可以降低50%多——綠電無疑是減碳的一大利器。
但白皮書同時也指出,根據歐盟委員會針對歐盟電池法案發布的動力電池碳足跡計算規則,對于歐盟外生產的產品,不認可綠證,僅認可綠電直供(不經過主網輸送)。
這一規則給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減碳帶來不小的挑戰。36碳了解到,目前國內電網規劃有著嚴格規定,為企業拉綠電專線的難度很大,配電網直供配電的情況較少。國內企業自建分布式新能源雖可以做到“綠電直供”,但發電量往往太小,尤其是在發達的、用電量大的東部地區。
在此背景下,中國的零碳產業園模式在近兩年成為了一種較為先進的解決方案。通過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和儲能協同形成的新型電力系統,零碳產業園可以為鋰電池生產的全過程提供
低碳或零碳能源供給。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