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被稱為“黑科技”的
區塊鏈越來越“火”。對
農業領域而言,區塊鏈數據所具有的不可篡改與交易可追溯等特性,可以更好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自己信任的農產品,同時幫助農業企業和經銷商,通過對種植過程進行大數據分析,鎖定值得信任的農戶。此外,在鄉村治理大數據、農村
金融、農業保險、農產品
供應鏈等多個領域,區塊鏈也有作為空間。可以預見,尚在孕育初期的區塊鏈市場將為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帶來新契機。
運用“
物聯網+區塊鏈”技術,從雞苗供應、養殖,再到屠宰、流通等環節,每一只肉雞的信息數據都被如實記錄在“身份證”上,且不可篡改;經區塊鏈加密的多寶魚生長數據,通過“綠色履歷”呈現在消費者面前;從土地承包到播種、加工,稻米的相關信息全部在區塊鏈中記錄,形成每一袋大米真實的生命軌跡……迅速升溫的區塊鏈為農業農村信息化和現代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近日發布的《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我國以區塊鏈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區塊鏈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456家,為實體經濟應用服務公司數量達到109家。區塊鏈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的特性,使之在包括農產品生產等實體經濟產業場景中落地的模式和邏輯也日益清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