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第一問,根據上周四彭博社報道,我們知道紅杉資本??和新加坡政府基金以4億美元參與了比特大陸的Pre-IPO融資,傳聞此輪估值達120億美元。如果這個消息屬實,可以想見不久后,我們會見證在傳統資本市場上最大的
區塊鏈IPO。
鑒于比特大陸進入
人工智能芯片領域,彭博社將MTK、英偉達等IC廠商拿來與你做估值對標。但是,我有一個問題,每家公司都對標的是自己的時代,而不是某個廠商。GPU芯片廠商英偉達趕上了世界對人工智能逐夢的紅利,雖然之前他們的市值曾橫盤了13年,被業界和投資者不重視,但從2016年初開始一路狂漲,10幾個月增長10倍,達到創歷史新高的1600億美金市值。另一個例子是高通,這家移動設備芯片霸主在2014年就過了千億美金市值,他們趕上了蘋果、三星、華為、小米等推動的智能手機大爆發熱潮,雖然現在降到800多億,但它依然是移動互聯網浪潮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再之前,英特爾趕上了個人電腦走進家庭和企業桌面的紅利。總之,他們都是背靠巨大增量的市場,成為產業的領導者。
我的問題是,比特大陸作為控制數字黃金
比特幣等
數字貨幣市場上的礦機霸主,作為區塊鏈產業中具足輕重的力量,什么時候會迎來一個自己的市場價值巔峰?比特幣最高市值3200億美金,現在是1100億美金。你是否曾想過,有一天你公司的市值可能會超過比特幣的市值?期待小寒的回復。
吳忌寒:市值是比較虛幻的東西,有一個概念叫做流動性幻覺。就是說某一類資產感覺“總市值”多少多少,每個投資人都覺得,假如自己賣出手里的股票或者資產,就能得到“價格*數量”那么多錢。
但是這里面是有一個幻覺存在的:當所有投資人都要在同一時間套現,就很難以這樣的“價格”真正賣出去――如果投資人集體拋售,價格就會低很多。
巴菲特常說,你如果要買一個股票,就要假設一下,假定股票市場明天就關閉十年,你是否還愿意買入。
在經營企業時,天天盯著市值,也是有害的,因為財務投資人的風險偏好和個體情緒、宏觀經濟波動等都會影響市值。行業的周期波動,也會帶來企業“市值”的巨大變化,做企業的還是盯著自己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發展比較好。
創始人不理會二級市場的市值,這樣的魄力其實對于企業的發展很關鍵。你剛才提到的某家企業,創始人就敢于冒所有人的反對,對一些未經證明的方向猛下賭注;它的競爭對手,是職業經理人掌握的,就做不到這一點了。最后總是關注二級市場反應的競爭對手吃虧很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