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層面看,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顛覆性技術,紛紛進行相關戰略規劃與部署,期望占領技術創新的制高點。
歐盟委員會于?2018?年?6?月發布“地平線歐洲”計劃(第九框架計劃)提案,提出?2021—2027?年研究創新藍圖;
2013年5月,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發布一份研究報告,重點分析了22項熱點前沿技術,挑選出2025年前可能改變人們日常生活和全球經濟的12項顛覆性技術。
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2018?年發布備忘錄,明確了?2020?財年研發優先領域,并計劃在顛覆性技術創新上加大投資;依靠先進的水平井和壓裂技術使頁巖氣產量井噴式增長,不僅使美國從石油進口國變為石油出口國,還帶來世界
能源格局的大變革,這是顛覆性創新引發產業巨變的鮮活例證。
德國聯邦政府于?2018?年?7?月提出
人工智能戰略要點文件;
韓國于?2018?年?4?月發布《創新增長引擎》計劃。
我國在?2016?年將“顛覆性技術”寫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和《“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突出顛覆性技術創新”。
從研究層面看,劉笑等以“Disruptive Innovation或Disruptive
Technology”為檢索詞,設置文獻類型為Article,時間跨度為1995—2021年,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包含SCI-Expanded和SSCI)中共檢索獲得相關國外文獻2 916篇。
在中國知網上,輸入顛覆性技術就會發現,最早出現的文獻是2004年;而輸入能源顛覆性技術,或顛覆性能源技術,均沒有查到結果。
事實上,能源是科技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可再生能源發電、先進儲能技術、氫能技術、能源互聯網等具有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
2011年,《環球科學》雜志發表了由王棟翻譯的“7大顛覆性技術破解能源危機”的文章,7大顛覆性技術分別為:
——新反應堆以聚變觸發裂變,作者格雷厄姆·P·科林斯( Graham P. Collins),利用激光從核廢料中提取電能;
——液體燃料 太陽能燃料,撰文 戴維·別洛( David Biello),用太陽光和二氧化碳來驅動汽車;
——電力生產量子光電池,撰文 JR·明克爾( JR Minkel),熱電子能讓太陽能電池的效率翻番;
——廢熱利用熱力發電機,撰文 比扎爾·P·特里維迪( Bijal P. Trivedi),形狀記憶合金利用廢熱帶來額外能量;
——車輛工程沖擊波汽車發動機,撰文 史蒂芬· 阿什利( Steven Ashley),汽車油耗將降低80%;
——家用電器磁體制冷機,撰文 蔡宙( Charles Q. Choi),能為冰箱和房間制冷的特殊合金;
——排放處理 更清潔的煤炭,撰文 邁克爾·勒莫尼克( Michael Lemonick),用鹽來吸收火電廠排放的碳;
迄今看來,上述顛覆性技術能商業化的并不多。
2013年,MGI研究報告的12項顛覆性技術中有3項是能源領域的,分別是:①儲能技術、②先進油氣勘探及回填、③可再生能源;移動互聯網、
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也與能源有著密切關系。
MGI認為,一批技術雖沒有選上卻也值得關注,包括新一代核裂變/聚變發電、固碳技術、無線充電等,這些技術的商業化前景不明朗,或在2025年之前難以進入商業化實用階段。
2016年,中國工程院立項開展“引發產業變革的重大顛覆性技術預測研究”重大咨詢項目研究,通過兩輪問卷調查和定量評價,遴選出26項未來可能引發產業變革的顛覆性技術,其中能源領域有6項,分別是:
①超導材料,
②新一代核反應堆技術,
③能源互聯網,
④天然氣水合物大規模安全經濟開采關鍵技術,
⑤規模化新型電能存儲技術,
⑥井下油水分離同井注采技術。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