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新
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出特斯拉、比亞迪“二超多強”的競爭格局,自主品牌市場表現強勁。業內人士認為,車企競爭大浪淘沙,新的淘汰賽剛剛開始。
有報道稱,特斯拉已經開始動員中國供應商在墨西哥投資建廠。日前,比亞迪執行副總裁、比亞迪美洲地區總裁李柯表示,公司正考慮在墨西哥建設新工廠,但將取決于市場需求。“原則上,我們在墨西哥提供的汽車將來自中國,但如果日后需求量很大,我們會考慮在墨西哥生產。”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新能源汽車制高點爭奪,已從整車延伸至核心上游資源,爭奪焦點也從早期的鋰礦、鈷礦蔓延至磷礦。
鋰是自然界中第33豐富的元素。鋰在自然界中以礦石(全球鋰儲量的36%)和鹽湖鹵水(64%)形式存在。2022年,全球已確定的鋰資源總量約9800萬噸。澳大利亞鋰礦和南美鹽湖提供了主要資源增量,全球高品位的鹽湖項目集中在南美的阿根廷和智利、玻利維亞。
從產量來看,澳大利亞提供的鋰產量規模最大,2022年其六大鋰輝石礦的精礦產量達6.1萬噸,貢獻了全球約47%的鋰產量,加上巴西的1個尾礦、阿根廷和智利各2大鹵水項目以及中國的3處礦產、2個鹵水項目貢獻了全球鋰產量的絕大部分。
我國企業在澳大利亞持有的成熟鋰礦項目主要有Greenbushes(天齊控股)和Mt Marion(贛鋒持股50%),其中最主要的項目是天齊控股的最大在產鋰礦格林布什,保障了天齊鋰原料的完全自給,贛鋒持股的Marion鋰礦也為公司提供了近20萬噸/年6%的鋰精礦(與RIM簽署長期包銷協議)。
我國企業在南美洲持股的且已投產或在近兩年內有望投產的鹽湖鋰項目主要有SQM-Atacama(天齊持股約22%)、Cauchari-Olaroz(贛鋒持股46.7%,且包銷其76%的電池級碳酸鋰)、Mariana (贛鋒控股)、SDLA(
西藏珠峰控股)、3Q(紫金礦業控股)。
非洲國家雖然“礦權政策友好”,此前受資金、環境和設備技術等限制,非洲鋰礦開發進度緩慢,絕大部分屬于新開發的綠地礦。在產礦Bikita擴建項目(中礦資源100%控股)、綠地礦Manono(天華超凈持股24%)和撒比星(盛新鋰能控股)、Goulamina(贛鋒鋰業持股50%)新投產項目放量在即。
平安證券預測,2023年全球鋰資源供應將進一步縮緊,全球鋰資源供需平衡點或延后出現,此前預測在2023年四季度左右,假設延期項目按各公司當前計劃進行,預期平衡點或將在2024年后出現。
五礦證券分析認為,中國海外鋰資源布局選擇有限,未來核心資源爭奪將更為激烈。在大國角力之間,澳大利亞、加拿大等有良好礦業資源的國家大多在以美國為代表的“五眼
聯盟”影響范圍內,中國企業可能難以觸及核心,只能盡可能增加貨權/股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