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碳中和 查看內容
    • 731
    • 0
    • 分享到

    第一批CCER方法學已出 碳圈開始搶減排項目

    2023-9-26 14:25

    來源: 環球零碳

    碳匯空間巨大


    上一次國家關停CCER市場,一個重要原因是市場比較混亂,項目的真實性、數據的可靠性受到質疑。這一次重開,肯定會在項目的質量上有更高要求,審核也會更嚴格,項目通過的難度也會增加。

    但是,方向和大趨勢不會變,那就是CCER市場要越做越大,一是配合雙碳目標轉型,二是作為全國強制性碳市場的重要補充。

    納入全國強制性碳市場的排放單位,每年可以使用CCER抵消年度應清繳配額量的5%。

    目前僅電力行業納入碳交易市場,據相關人士測算,對應需求約2億噸左右,未來伴隨鋼鐵、建材等其他行業納入,機構預測對應需求有望增長至4億噸。當下存量CCER僅5000萬噸左右,且在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清繳中已用3273萬噸。

    所以相對市場需求,CCER目前差額還是很大的,一旦以后跟國際接軌,未來增長空間更大。

    相對以前一些老項目,可能一些新項目和新技術更被看好,包括海藻養殖、海洋貝類、直接空氣捕集(DAC)、CCUS,甚至綠氫使用等,會受到追捧。

    而且,以后碳排放權越來越稀少,減排要求越來越嚴格,碳資產也將成為企業的財產和現金流,所以不只是碳匯開發企業和新能源企業會積極參與自愿減排市場,有減排需求的企業,甚至個人,都將參與到碳市場之中。碳資產如何保值增值,企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將成為企業繞不開的必答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1234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