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初,國際社會致力于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規避“危險性氣候變化”。但是,受制于不同國家在全球化格局、地理空間和世界經濟分工中的不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參差不齊,幅員遼闊的大陸國家和海拔較低的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受氣候變化影響截然不同,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一度蹣跚前行。在氣候變化面前,畫地為牢、單邊主義沒有出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矢志不渝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主動承擔與中國發展階段相匹配的國際減排責任,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更多穩定性力量。中國根據自身國情、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國際責任擔當,積極參與生態環保國際合作;開展區域環境合作和南南環境合作,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分享環境保護經驗,推動我國綠色技術“走出去”,惠及更廣大地區、更廣泛人群。中國成為全球氣候治理中的重要貢獻者、機制創新者和理念引領者,有力推動全球氣候可持續發展。
(作者為華北電力大學生態文明研究中心教授)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