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體系報告》提出,“
低碳水泥”的概念和評價指標將隨著水泥低碳技術的創新發展不斷提升。水泥
碳排放量化指標有助于從消費端辨別和使用低碳水泥和低碳混凝土。因此,報告為定義“低碳水泥”提出了量化指標建議,認為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于今年3月發布的《低碳產品評價技術規范:通用硅酸鹽水泥》(征求意見稿)中的1級限額指標可作為現階段低碳水泥產品標準。
水泥應用端的兩大有效減碳路徑
混凝土是水泥產品的主要應用領域。水泥作為膠凝材料,配以碎砂石為骨料,與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攪拌成混凝土,大量和廣泛用于建筑物和基礎設施建設。混凝土行業的碳排放主要由原材料生產、混凝土生產和產品運輸三部分組成。
中國建筑學會建材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周永祥強調,將混凝土材料的高性能化與結構創新應用相結合,充分發揮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優勢,降低混凝土的總體用量。同時,通過混凝土的骨料優化設計與摻合料粉體技術,將單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即水泥熟料用量)降下來,這是目前混凝土應用端降低碳排放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