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峰:我一直認為,碳中和的本質是從資源依賴走向技術依賴的過程,發展和創新并舉才能讓我國
能源結構真正改變。
發展是指要有總量的增加,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帶來電量的持續增長。創新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技術本身的創新問題;二是技術要通過市場規則商業化,也就是機制創新來實現。同時,還要對傳統的系統進行改造。這里所說“傳統的系統”不僅指能源系統,包括生產系統和消費系統的變革,前者是非化石能源總量和比重的不斷提高,后者需要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降低GDP的能源強度水平。
比如,我國GDP和歐盟差不多,但我國單位GDP碳強度大約是歐盟的3倍多,所以我國傳統行業的技術進步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我國傳統行業技術進步遇到的挑戰,既有習慣的問題,也有資源稟賦的問題,最關鍵的是制度安排。
對于節能減排來說,企業是落實國家政策的一大主體。只有企業生產的電力是
低碳的,生產的汽車是低碳的,生產的住宅是低碳的,消費者才能真正消費起低碳產品,享受低碳服務。
從這個意義上講,只有所有企業實現了碳達峰、碳中和,整個社會才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讓降碳作為企業的自覺行動,必須做好機制方面的安排。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