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相結合,深化要素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全面實施以畝均效益為核心的“粵產粵優”綜合評價,對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投向制造業的資金、土地、用能、
金融等要素形成硬指標約束,推動科技、人才、資金、土地、數據等要素資源向制造業集中配置,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完善要素資源配置公開機制,支持龍頭企業參與資源要素分配。加快建設“
廣東工業大腦”,建立全省政務數據資源整合共享機制,探索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路徑,以廣州、
深圳數據交易所為樞紐構建覆蓋多行業多領域的數據產業生態,打通各類數據要素向制造業賦能的渠道,提升產業治理能力。多渠道統籌加強制造業發展資金保障,加大省級財政資金的保障力度,省財政在政策期安排一定規模專項資金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統籌強化制造業項目的國土空間規劃和用地用林用海指標保障。劃設工業用地控制線,有效保障工業用地空間。實施“節地提質”專項行動,加快推進“工改工”,推行工業用地彈性年期供應。省市聯動對投資5000萬元以上先進制造業項目給予用地指標單列保障。加大政銀合作力度,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金融工具和產品,支持有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探索設立專業部門等方式,提高對制造業貸款投放比重,加強對制造業企業和重點項目的中長期貸款支持,加大首貸、普惠小微貸款、綠色貸款等支持力度。鼓勵各地區結合當地制造業貸款情況,采取財政貼息、風險補償等差別化激勵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制造業貸款投放。鼓勵保險機構提供保險資金支持、融資增信、風險保障等一攬子金融服務。深入發展產業鏈與
供應鏈金融模式,促進產業鏈與供應鏈內信用資源流轉,滿足中小企業資金融通需求。爭取地方債券、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等向制造業傾斜。加大債券融資服務力度,增強債券市場服務民營企業改革發展質效。建立與深交所、港交所、上交所、北交所等境內外交易所的聯動機制,推動更多省內制造業企業上市,擴大直接融資。鼓勵相關公募、私募基金加大對制造業的股權融資支持力度,推動金融資本向制造業傾斜。采取措施適當降低工業用電、用氣價格,積極探索海上風電、火電等直供園區企業。積極爭取制造業重大項目能耗納入國家單列范圍,符合要求的項目能耗由省統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