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報告》中,中科鏈源從案件數量、涉案金額等維度分析了我國近年來涉幣案件,數據顯示:涉幣案件數量連年增長,2021年為3241起,2022年為3855起,同比漲幅達19%,創歷史新高。
總涉案金額則從2021年的117.91億人民幣,漲至348.49億人民幣,增長近3倍。
平均涉案金額漲幅亦十分驚人,2021年為364萬元,2022年為904萬元,暴漲148%。
2022年平均涉案金額的快速上漲,表示著涉虛擬貨幣犯罪活動組織化、規模化情況日趨嚴重。
中科鏈源在協助偵辦涉幣案件的過程中亦發現,小團體小作坊、游擊式的犯罪團伙日趨減少,組織化、規模化的大型犯罪集團日漸增多。
此類犯罪集團往往關聯巨大規模涉案資產,呈現出分工明確、層級嚴密、犯罪活動結構清晰、各環節銜接緊密、程序化工具化介入的特點。
這一趨勢為執法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結構越清晰、銜接越緊密的犯罪活動,越少出現漏洞,對識別線索非常不利;
二、嚴密的組織層級提高了識別犯罪團伙結構的難度;
三、清晰的分工和嚴格的單線/小范圍聯系方式,讓“順藤摸瓜”式突破難以開展。
此外,犯罪集團也呈現出跨境分布運作的特征。在我國開展跨境犯罪活動的海外團伙主要集中在東南亞、韓國、俄羅斯。由于歷史遺留原因,東南亞一直與拐賣、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犯罪活動高度相關。再配合虛擬貨幣的去中心化特性和方便跨境流轉,有組織的跨境犯罪活動日趨猖獗。
跨境犯罪集團在國內組建團隊進行推廣、運營等實質犯罪活動,高層人員在境外提供資金支撐及遙控指揮。偵辦打擊工作往往只能掃掉境內部分,難以對境外高層人員形成有效打擊。虛擬貨幣又進一步降低了執法部門對涉案資產的控制程度。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