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市場的減排機制,主要基于兩個核心要素:一是強制約束排放總量,二是市場交易
碳排放權,確定碳排放的市場價格。
第一步,是要嚴格約束行業碳排放總量。
政府把一個或多個高排放行業納入強制碳交易體系:
先要劃定這些行業的年度碳排放總量上限,再將碳排放的限定指標預分配給控排企業;
納入體系的企業可以通過免費或拍賣的方式獲取碳排放的權力,即限定量的碳配額;
最后控排企業按該年度的實際碳排放量清繳配額,完成減排履約。
約束排放總量的好處是精準控排,減排效果確定。如果
碳市場所覆蓋的全部行業當前的碳排放是500億噸,那么只需設定目標未來的總碳排放是400億噸。把碳排放總量的上限鎖定,就能把握住整體減排目標的實現。
約束排放總量必須是強制性的,形成所謂的“剛性約束”。如果約束不是剛性的,而是柔性的,就完全起不到約束的作用,會造成整個市場的崩潰。
如何讓約束“剛性”起來?
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對超標的排放處以天價的懲罰,從而使所有的排放必須在市場里,以市場價格來解決。
有了總量的控制,第二步是市場交易排放權,利用價格機制來引導企業減排。
碳市場不僅設立強制減排市場約束排放大戶,還可設立自愿減排市場鼓勵
低碳和脫碳企業自發參與碳中和。
高排放行業減排迫在眉睫,強制減排市場自然是碳交易市場的主體,而自愿減排市場是重要補充。
市場交易碳排放權的優勢在于高效,由排放主體自行選擇最適合的減排手段,發現成本最低的減排路徑。
減排成本低的企業將竭力提升低碳和清潔技術,將碳配額或碳信用出售獲取額外收益,再把這些資金進一步投入技術創新;減排成本高的企業通過購買碳排放權,降低其達標成本,更有意愿履行減排義務。
推廣到全社會,碳交易降低了減排的總成本,并不斷推動企業積極參與碳中和,為技術創新提供持續動力。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