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碳中和 查看內容
    • 1004
    • 0
    • 分享到

    碳交易的大邏輯:市場機制

    2023-5-30 08:24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碳定價是實現碳中和的關鍵


    由于科技的進步和日益明顯的規模效應,新能源的供給端,尤其在發電領域,近些年有長足的進步。

    根據可再生能源署數據:2010~2020年,全球范圍光伏發電成本下降高達85%、陸上風電下降56%、海上風電下降48%。

    風光發電的成本不僅讓新能源成為新增產能的經濟性選擇,也達到了可以取代存量煤電的臨界點。

    2020年,全球62%的新增可再生能源項目發電成本低于同期新增化石燃料項目發電成本區間的下限,這主要歸功于新建光伏和陸上風電項目的低成本。

    遙望2011年,在各國政府的補貼扶持下,全球新能源在新增電力裝機量中的占比首次過半,超越傳統能源。而到2021年,在補貼很少的情況下,這一比例升至81%。

    國際能源署預計,2026年可再生能源將占全球新增電力裝機的95%,光伏和風電仍將主導新增裝機市場。屆時,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將超過4800GW,較2020年增長超60%。

    要達到碳中和,光有供給端的進步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溫室氣體的排放不僅局限于發電,而是牽扯到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日常工作生活的一套復雜體系。

    要解決在各種復雜場景中的碳排放問題,就必須在需求端增加碳排放的成本,讓人們有自發的動力去減排、控碳,甚至進行碳捕捉。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