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車現在大有被一夜消滅的感覺,尤其是當不確定因素產生的時候。還記得很多年前的油慌給物流企業帶來的恐懼,隨后便產生了螞蟻搬油的現象,從
山東下高速,用改造后車體內的油箱一次性搬油回去,積少成多,減少成本。
LNG曾經火爆一時,但是由于區位的不同,價格更是差異很大,往北往西價格實惠,往南往東價格與油基本持平,對于薄利的物流企業來講只能望而卻步。
電車現在成為了主流,但是電又分成了:火電、煤是主要
能源,煤屬于枯竭能源,還記得小的時候
黑龍江的雞西、鶴崗、七臺河、雙鴨山的輝煌,因為那是黑龍江煤的集中地,但是看今朝煤的輝煌已經不在;風電是清潔能源,但是風電的占比又很少;太陽能發電是清潔能源,還記得去敦煌,曾經看到巨大無比的太陽能柱,耀眼輝煌,可是占比也很少;水力發電,清潔能源,核能就不講了。
目前,火、風、光、水與核是核心的電力組成,所以部分區域按照時間差充電也是有著波峰波谷的差異,但是電池的碳好像不容樂觀,后續的回收處理是不是很環保,這將是一個持續的話題。
氫是這幾年才開始提到議程,但是火爆程度卻高出目前其他幾種能源屬性,氫能之所以能快速的引起高度重視,從國家政策再到區域城市布局給與的重視分不開,氫能的快速崛起,目前在部分區域和城市已經開始從城市用車普及,未來的氫很有可能或是一定成為主流,這是當下的一個判斷。
以上能源在物流角度看,如果從方便度來排:油肯定第一;LNG的站點在很多區域還是盲點;換電重卡目前的規模效應以及便捷度還未全部普及,只在固定場景下;電車在城市服務用車中成為主流,尤其是城配;氫能目前更是在便捷度上屬于末尾。所以物流與碳的設備之路還將持續,還將坎坷,還將曲折。
但是碳是不是只是物流設備、物流場景,還有其他嗎?比如無紙辦公,比如倉儲加大陽光照射面積,比如園區用水儲存雨水,比如園區短駁使用牽引車引導,比如流程優化,提升效率等等方式,這些都是物流場景中與碳相關聯的。物流與碳的關系,是系統的,是全面的,是協同的,而不是單一的、斷裂的。
綠色物流只是開始,路還很長,而且這是一個綜合的工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