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來看,2022年末,工商銀行、
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大國有銀行綠色貸款規模已達萬億元;興業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等股份制銀行綠色貸款規模實現超千億元;部分城商行和農商行在綠色貸款方面的增速也較為迅猛。
目前綠色信貸發展已駛入“快車道”,從銀行業整體來看,綠色貸款保持高速增長,已突破20萬億元。央行數據顯示,2022年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22.03萬億元,同比增長38.5%,比上年末高5.5個百分點,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8.1個百分點,全年增加6.01萬億元。
綠色貸款規模的壯大離不開相關產品的創新,銀行綠色貸款涉獵的范圍較廣,主要投向生態保護、節能減排、清潔
能源、清潔交通以及污染防治等領域。例如,為有效支持綠色企業和項目的發展,農業銀行推出鄉村人居環境貸、綠水青山貸、生態共富貸等產品,加大清潔能源、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等重點領域信貸投放。
除單純的信貸支持外,多家銀行也在積極探索綜合型的產品服務。2022年,中國銀行成功牽頭籌組境內銀團貸款市場中資銀行牽頭的首筆環境、社會、治理(ESG)可持續掛鉤銀團貸款;緊跟碳
金融、碳減排支持工具等政策熱點,光大銀行推出了“碳易通場景金融”模式,以全國
碳交易所為依托,為參與碳配額交易的電力企業提供
碳排放權質押融資、綠色債券、支付結算、賬戶管理等一攬子金融服務。
雖然銀行在推進綠色信貸業務快速發展上取得的進步有目共睹,但是在推進綠色信貸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仍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