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基礎數據庫和探索模型模擬方法是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研究的重要基礎。近年來,清華大學研究團隊建立了“碳中和與清潔空氣協同科學評估與決策支持平臺(CNCAP)”,以自主研發的中國多尺度人為源排放清單模型(MEIC)、中國未來排放動態評估模型(DPEC)、中國大氣成分近實時追蹤數據集(TAP)和成本動態核算模型(DMEC)為基礎,耦合集成綜合評估模型(GCAM-China)、地球系統模型(CIESM)和大氣化學傳輸模型(WRF-Chem/WRF-CMAQ)等構建耦合而成(圖2)。該平臺通過設計未來情景(社會經濟情景、碳中和路徑、污染治理情景和人口年齡結構)、預測排放路徑、模擬污染暴露、評估費用效益,探索切實可行的碳中和與清潔空氣協同路徑,助力相關政策制定、實施和優化。
基于CNCAP平臺,研究團隊模擬和推演了不同排放情景下,未來我國
能源結構和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變化。結果顯示(圖3),實現碳中和的路徑大致在溫升2度情景和溫升1.5度情景的路徑之間,更接近于1.5度情景的路徑。碳中和情景下,2060年我國將基本完成深度
低碳能源轉型,民用部門能源全面清潔化;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在2030-2060年進一步下降67%(NOx)至83%(SO2);O3有望于2060年前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準則值(100μg/m3)。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