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半導體行業
碳排放如此之大,但是據國際環保機構綠色和平組織最新報告顯示,東亞地區臺積電、三星電子、立訊精密等13家頭部電子制造企業,特別是半導體行業的公司,均未承諾于2030年前實現全范圍使用100%可再生
能源,并且其氣候承諾不符合2030年全球控溫1.5攝氏度的目標。
其實,2020年臺積電成為全球首家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的半導體企業,在2021年宣布希望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到2030年實現全公司可再生能源使用40%的目標。
但是,研究表明,實現1.5度全球溫控的目標不能只依靠于各行業到2050年被動減排,2030年主動減排50%是1.5度目標的基本保障。
由此可見,臺積電的減排目前確實是慢了一些。不過,臺積電一直在做最大的努力,將電力來源轉換成清潔能源,購買可再生能源是臺積電的重要舉措。
2022年上半年,“臺積電買走大部分綠電憑證”在中國
臺灣引起白熱化的爭議。
據數據統計,去年第一季度全臺灣賣出18萬9646張憑證,相當于1.9億度綠電。其中,被臺積電買走17萬3697張,風電占15萬4966張、光電為1萬8731張。從這一數據來看,中國臺灣綠電產出的確被臺積電買走九成以上。
就在上個月,臺積電又與誠新電力(誠新綠能子公司)簽訂總量200億度,每年10億度,為期20年的可再生能源采購合約。臺積電指出,每年10億度電中,臺積電認購其中5億度,此外的5億度則邀請供應商共同認購,預計每年將共同削減50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不過,即使臺積電把中國臺灣市場的綠電掃蕩一空,在使用綠電的比率方面還是完敗給競爭對手,三星和英特爾。
綠色和平組織專家鄭楚忻分析,臺積電在社會倡議、節能和提升能效做了許多努力,但致命缺點是綠電占比在同業里偏低,用電量、碳排持續增加,能源轉型速度沒有跟上。
不過這可能跟可再生能源占所在國家和地區的比例有關。比如,美國的再生能源占整體發電量25%,讓英特爾采購綠電上有絕對優勢。
相較之下臺灣地區可再生能源只占整體發電量的6%,綠電供應條件先天不足。因此,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呼吁,政府要能多多提供綠電,讓我們買得更多。
只是,臺灣地區政府原訂2025年可再生能源達到20%的目標去年確定跳票,臺積電即使要達成緩慢的2050年凈零碳排、100%使用綠電的目標,也是一項艱巨的挑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