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不斷面臨碳中和壓力,作為電力
能源消耗的大企,參與綠色能源相關的
碳交易,是最便捷最有效的碳中和行動。
對于氣候危機,全球范圍內的大型科技公司已充分認識到嚴重性。無論谷歌提出的循環性模型,或是蘋果用可回收的材料制作iPhone,還是支付寶螞蟻森林計劃。
谷歌是最早實現碳中和的科技巨頭,2007年就實現了碳中和,2019年9月,谷歌還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他們已經補償了谷歌創立以來所有的碳足跡。
當時谷歌首席執行官Sundar Pichai說:“到今天為止,通過購買高質量的碳抵消品,我們已經消除了谷歌全部的
碳排放,包括我們在2007年實現碳中和之前的所有運營排放。這意味著谷歌整個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現在是零。”
也是在谷歌之后,亞馬遜、微軟、蘋果,國內的騰訊、阿里、
百度等科技及互聯網公司,也紛紛開始了碳中和行動,興建綠色數據中心和綠色辦公樓,積極購買清潔能源電力服務,都是已被證明的碳中和良好路徑。盡管現階段都花費巨大,在許多細分領域里還有非常多的困難需要去冒險,但還是用馬斯克的那句“不惜一切代價”來看,科技公司們依舊想要全力去做這件對人類和地球未來百利無害的事。
Captura才剛剛嶄露頭角,馬斯克的Xprize還將繼續,眾多科技公司的碳捕集技術的開發與迭代也將陸續實現,碳中和的步伐會持續下去。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