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其中,算力又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
2023年2月以來,隨著ChatGPT相關最新版本的發布,在國內,支撐ChatGPT運行的算力進一步受到市場的高度關注。
截止4月3日上午收盤,算力核心概念股寒武紀,今年以來漲幅超268%,位列年內漲幅排行榜第4位。
大潮之下,算力正在成為新的萬億級別的核心賽道,吸引著資本的涌入。
最新的案例是,千億新
能源巨頭協鑫集團旗下公司,3月31日以3億元增資一家成立僅兩年的算力公司,以獲得其10%股份。以此計算,該算力初創公司,成立兩年估值即達30億元。
據權威機構2022年底統計,2021年,我國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算力產業規模,達到2.6萬億元,直接和間接分別帶動經濟總產出2.2萬億和8.2萬億元。
為此,中國基金報記者專訪了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云泉,請其詳細闡述了中國“算力經濟”的發展歷程和未來的市場競爭格局。
他在2018年首次提出“算力經濟”概念,認為以計算為核心的算力經濟,將成為衡量一個地方數字經濟發展程度的代表性指標和新舊動能轉換的主要手段。
張云泉表示,2018年剛開始提出“算力經濟”時,當時還不太被社會接受,沒什么人談論“算力經濟”;2021年是拐點,該年算力服務異軍突起。
在張云泉看來,狹義的算力經濟,包括算力生產、算力調度、算力買賣、算力消費等四個環節。而只要以算力為核心生產要素和引擎,就都是廣義的算力經濟。
那么,群雄競逐之下,誰主算力市場沉浮?
張云泉認為,在未來的算力市場競爭格局中,主要有三大力量,分別是超算公司、網絡運營商、電力公司;從現有態勢看,網絡運營商的競爭優勢會更大一些。
張云泉還透露,算力工廠正在成為新的投資方向和熱點;未來國家很可能組建一家類似國家電網的機構,即國家算網,快則5年,慢則10年。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