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金融賦能
供應鏈的政策導向、細分產業的金融需求和發展戰略不斷變化,金融與供應鏈也逐步進入深度交融的階段并呈現出新時期的特點。歷史上,我國供應鏈金融發展至今大體上經歷了3個階段:
1.0時代:線下“1+N”,核心企業+多家上下游企業。在互聯網技術還未開啟的時代,金融機構根據核心企業“1”的信用支撐,以完成對核心企業提供服務的中小微型企業“N”的融資授信支持。但此時融資服務受諸多因素影響,如金融機構對存貨數量的真實性不易把控,較難核實重復抵押的行為,操作風險頻發等。
2.0時代:線上“1+N”,核心企業數據+多家上下游企業。這一階段將傳統的線下供應鏈金融搬到了線上,讓核心企業“1”的數據和金融機構完成對接,從而使得金融機構隨時能獲取核心企業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倉儲、付款等各種經營信息。有了互聯網技術的支持,線上供應鏈金融能夠高效地完成多方在線協同,提高了作業效率。雖然已經取得了核心數據的支持,但這種大數據只涉及關鍵的核心企業,對其上下游中小企業的控制力不足,尚不能收集和掌控真正融資的中小企業的實際數據。
3.0時代:線上“N+N”,核心企業+多家上下游企業+全數據
電商云服務。平臺的搭建顛覆了過往以融資為核心的供應鏈模式,轉為以企業的交易過程為核心,出現了貨物質押之外的方式,通過在企業交易過程中對應收賬款的質押等方式,金融機構搭建一個服務平臺,讓中小企業的訂單、運單、收單、融資、倉儲等經營性行為都完整呈現在系統中,同時引入物流、第三方信息等企業,搭建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配套服務。在這個系統中,核心企業起到了增信的作用,使得各種交易數據更加可信,此外還有更多的關聯企業參與進來,試圖憑借自己的優勢構建服務整個供應鏈上的平臺,這也是目前供應鏈金融形式多樣化的原因之一。
4.0時代:在我國供應鏈金融發展前三個階段的基礎上,供應鏈金融4.0開始走向智能化時代,業務模式趨向去中心、實時、定制、小額,產品和解決方案則以數據為底層支撐,借助于
物聯網、
人工智能、大數據、
區塊鏈等技術,實現供應鏈和營銷鏈全程信息集成和共享,同時提升服務能力和效率。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數字經濟時代,社會和商業都在經歷數字化轉型,推動著社會均衡普惠發展,數字化、普惠性社會發展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數字化普惠金融服務體系。
總體上,數據化、信息化拓寬了經濟與金融的邊界,變革了商業和財務的管理模式,催生了產業金融。在數字技術快速更迭的時代中,供應鏈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供應鏈管理面臨巨大挑戰。在財資管理的職能中,產業金融的經營成為重要組成部分。借助技術手段,基于真實交易,企業將經營觸角延伸至產業各方,在交易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動向中,實現信用的有效流轉。供應鏈金融以金融科技對供應鏈“四流”信息進行數據整合分析,依托數字增信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使之可以主動適應數字經濟的變化,契合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通過科技賦能,供應鏈金融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服務成本,使之達到商業可持續,從而構建一個有深度的、可以滿足數字經濟普惠性發展要求的服務體系。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