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為何如此鐘情
區塊鏈?中央財經大學
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表示,在金融機構中,銀行是最早一批試水區塊鏈的。除了區塊鏈本身的技術魅力外,行業競爭壓力也使得銀行愿意“嘗鮮”。
招商銀行在年報中坦言,近幾年云計算、大數據、
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成果大爆發”,“商業銀行是抓住這股浪潮完成蛻變,還是讓移動支付的失利在其他領域重演,關鍵是未來三年的作為。”
不過,區塊鏈在銀行業的應用,推廣起來也并非一帆風順。朱小黃表示,只有銀行普遍應用了區塊鏈,交易才能真正實現高效。但目前一些銀行的應用多限于試驗或內測,難以形成生態。
“我們一開始落地區塊鏈信用證項目的時候,就選擇和民生銀行合作推動業務應用。如果只有一家銀行用這個技術,就沒有實際意義。必須有生態支撐。”姜鵬說。好在目前銀行普遍認識到了這一點,“銀行業中研究區塊鏈的人已經形成了‘一個圈子’,有了互相合作的意識。”
黃震還提醒,無論是什么金融機構,用
區塊鏈技術,首先就是要明確區塊鏈“不能做什么”。
“目前區塊鏈不能跑高頻、并發的交易,網速、算力無法支撐。比如支付領域,如果是網購,還是可以實現的;如果是期貨高頻交易,就做不了。”黃震說。
姜鵬說,在設計區塊鏈的體系之初,中信銀行仔細論證了適合使用區塊鏈的業務環節。
“從全球的經驗看,目前還不適合用區塊鏈去做大而復雜的體系建設,不要試圖用區塊鏈解決所有問題,而是重點解決核心問題。做太復雜的系統耗費時間,技術發展那么快,沒做完舊的系統就面臨新技術的迭代了。”姜鵬說。
“只解決核心問題”的思路,確保了區塊鏈上線后,中信銀行各支行相關業務操作無需流程改造,就可以實現業務升級。
范斌坦言,銀行全面應用區塊鏈還需要時間,IBM對于區塊鏈開源社區的投入將會繼續下去,一方面是為了培育市場,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爭奪區塊鏈平臺的制高點。隨著區塊鏈技術本身的快速迭代,金融機構使用這項新技術的場景仍然有諸多想象空間。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