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傳統的
金融機構,銀行是
區塊鏈領域最踴躍的探路者。近年來,國內外多家銀行將
區塊鏈技術應用于信貸、清算等領域。區塊鏈獨特的信任機制,被銀行視作創新風險管理、簡化交易流程的關鍵技術突破。不過,作為新興技術,
區塊鏈生態仍在建立過程之中,應用十分有限,諸多難題仍有待在發展中逐步解決。
熱捧區塊鏈 各顯身手
區塊鏈是一種新興的數字技術,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建立了共識機制,具有實現智能合約的能力。共識機制保證了不同節點之間能夠實現信息共享、建立信任、獲取權益,且信息不可篡改;智能合約則保證合同條件滿足時,合同準確、自動執行,不僅高效,且避免了外界干擾。
“對于銀行業而言,區塊鏈的意義在于,其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的特性相當于提供了基于技術的新型信用,有利于增加交易透明度、打擊欺詐。”中國行為法學會副會長朱小黃說。
盤點早前發布的國內各大銀行年報,不難發現,多家銀行已嘗試使用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扶貧、信貸、清算、
供應鏈金融等領域。
中國工商銀行在年報中指出,全面布局金融科技前沿領域,積極探索區塊鏈、
人工智能、
物聯網等應用場景,打造
貴州脫貧攻堅基金區塊鏈平臺,運用區塊鏈技術推進
雄安新區建設資金的透明管理。
中信銀行年報透露,已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貿易融資和信用卡獲客領域,推出了國內首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信用證應用
聯盟,有效提高了業務處理效率和安全性。
中國建設銀行在年報中寫道,2017年,主動探索“區塊鏈+貿易金融”技術,在同業中率先實現國內信用證和國際保理領域的區塊鏈跨行、跨境的實際應用,通過區塊鏈累計交易業務量達到16億元,覆蓋20家境內外機構。
中國
農業銀行也已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
電商供應鏈金融,還推進了金融數字積分(簡稱“嗨豆”)系統建設,打造區塊鏈積分體系。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